第177章 匆匆结束的四征漠北
第177章 匆匆结束的四征漠北 (第2/2页)十一月初七:画面最终拉回北京城下。
寒风萧瑟,铅灰色的天空低垂。
风尘仆仆、甲胄蒙尘、士气低落到极点的明军队伍,如同一条失去了生气的灰色长蛇,在守城官兵沉默的注视下,缓缓通过德胜门。
没有凯旋的旌旗招展,没有百姓的箪食壶浆,只有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单调而沉重的“哒哒”声,以及士兵们疲惫拖沓的脚步声。
龙纛依旧高擎,但旗下马背上的朱棣,腰背虽挺直,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萧索与暮气。
他微微仰头,看了一眼巍峨却冰冷的北京城楼,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只是疲惫地垂下眼帘。
旁白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总结,如同给这场闹剧画上句点:“永乐皇帝第四次亲征漠北,兴师动众,然未遇强敌主力,仅收降一溃败王子,便草草班师。国库虚耗,士气低迷,虎头蛇尾,铩羽而归。”
乐安汉王府。
朱高煦如同一头困在笼中的猛兽,在铺着华丽波斯地毯的大殿内焦躁地踱步。
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自己手中那几份情报上,仿佛看到了父皇那萧索的身影,看着那支垂头丧气入城的军队,听着京城人那毫不留情的“铩羽而归”四字,一股难以言喻的、近乎病态的快意猛地冲上他的头顶!
“哈哈哈!好!好一个铩羽而归!妙!妙极了!”他突然停下脚步,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狂笑,用力拍打着身旁沉重的紫檀木桌案,震得上面价值连城的玉杯金盏叮当作响!他笑得前仰后合,眼角甚至挤出了泪花,仿佛看到了世上最滑稽的喜剧!
“老头子!瞧见没有?!没有我朱高煦!你带着张辅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废物,能干什么?!啊?!”他唾沫横飞,声音因亢奋而尖利,“连阿鲁台的毛都没摸到一根!白白跑到大漠喝了一肚子西北风!丢人!现眼!哈哈哈!空耗钱粮!白跑一趟!这脸打得……真他娘的响!”
他猛地灌下一大口烈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让他更加兴奋。他双眼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是混杂着狂喜、得意和一种扭曲期盼的火焰。
“无功而返?好!太好了!”他神经质地重复着,在大殿里转着圈,“就该这样!就该让老头子知道知道!离了我这柄最锋利的刀,他寸步难行!就该让他撞一次南墙,碰一鼻子灰!”
他内心的阴暗角落甚至滋生出一个更疯狂的念头:
他比任何人都热切地期盼着,明军这次不仅仅是无功,最好还能吃一个小小的败仗!哪怕只是损失几千人,哪怕只是丢掉几车粮草!
只要让老头子(朱棣)在瓦剌或鞑靼残余手里栽个小跟头,让他尝尝损兵折将的滋味!让他知道张辅那些人的无能!
那么……那么下一次!下一次北征!他朱高煦的名字,必定会第一个出现在出征的圣旨上!
老头子会哭着喊着求他回来执掌三千营!只有他,才能替父皇找回这个场子!只有他,才是大明真正的战神!
这疯狂的念头如同毒藤,缠绕着他的理智,让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狰狞和扭曲。他仿佛已经看到父皇在挫折后幡然醒悟,降旨召他回京,将精锐尽数交托的场景!
然而,狂放的笑声还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余音未绝!
一名心腹侍卫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闪入殿内,他的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呈现出一种骇人的死灰,额头上布满细密的冷汗,眼神里充满了极度的恐惧。
他如同捧着千斤重担,颤抖着将一封薄薄的、却带有特殊火漆印记的密信,双手高举过头,呈到朱高煦面前!
朱高煦的笑声如同被利刃骤然割断!他脸上的狂喜、得意、扭曲的期盼,瞬间凝固!一股莫名的心悸毫无征兆地攫住了他。
他狐疑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瞥了一眼侍卫那惨白的脸,一把夺过密信,粗鲁地撕开那象征着最高机密和最快传递速度的火漆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