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厉害了,我的胖子!
第195章 厉害了,我的胖子! (第1/2页)洪武十三年的应天府中秋,无论贩夫走卒、贩浆引车者流,抑或是高门大户、公卿勋贵,此刻都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脖颈,目光死死钉在那片变幻莫测、散发着幽蓝光芒的天幕之上。
整个城池笼罩在一种既亢奋又紧张的嗡嗡议论声中,如同千万只夏蝉齐鸣。
“动了!又动了!这次要讲啥?”一个茶摊伙计指着天空,声音因激动而发颤。
幽蓝的光芒如水波般荡漾退去,天幕中心,清晰、稳定、带着不容置疑权威感的金色大字缓缓浮现,并非一闪而过的混乱画面,而是工整如碑刻的文字解说:
【明宣宗朱瞻基崩于壮年,其子朱祁镇年仅九岁,冲龄难继大统】
【然,明宣宗之父——明仁宗朱高炽,膝下共育有十子七女!正值壮年.......】
“十子七女?!”这行字甫一出现,应天府各处便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那个在天幕零碎画面中总是显得步履蹒跚、气喘吁吁的胖燕王世子朱高炽?他能有这么多孩子?这反差之大,让所有人都懵了。
紧接着,天幕并未停顿,那令人头皮发麻的详细名录,如同金水浇铸般,一行行、清晰无比地呈现在所有人眼前:
明仁宗朱高炽子女名录:
朱瞻基(明宣宗)洪武三十二年生,生母皇后张氏
朱瞻埈(郑王)永乐二年出生,生母贤妃李氏
朱瞻墉(越王)永乐三年出生,生母皇后张氏
朱瞻垠(蕲王)永乐四年出生,生母贤妃李氏
朱瞻墡(襄王)永乐四年出生,生母皇后张氏
朱瞻堈(荆王)永乐四年出生,生母顺妃张氏
朱瞻墺(淮王)永乐七年出生,生母贤妃李氏
朱瞻垲(滕王)永乐七年出生,生母贵妃郭氏
朱瞻垍(梁王)永乐九年出生,生母贵妃郭氏
朱瞻埏(卫王)永乐十五年出生,生母贵妃郭氏
另有皇女七人........
当那总计“十子七女”的庞大数字最终定格在天幕顶端时,整个应天府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轰”地一声,彻底沸腾了!
“十……十七个?!我的老天爷!”街角一个卖菜的老农掰着布满老茧的手指头,数了一遍又一遍,惊得差点把扁担扔了。
“这……这还是那个走几步路都呼哧带喘的胖太子吗?”茶楼雅座里,一个自诩见多识广的富商,手里的茶盏歪了,茶水泼了一身都浑然不觉,只顾着瞪圆了眼睛盯着天幕。
“乖乖隆地咚!”一个粗豪的军汉猛拍大腿,“这胖子……是真能生啊!看着风吹就倒,结果……啧啧啧,人不可貌相!”
奉天殿前宽阔的广场上,气氛却比市井更加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冻结了。
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魏国公徐达,以及冯胜、耿炳文、王弼、瞿能等一众开国勋贵,如同泥塑木雕般僵立。那份金光闪闪的名录,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砸在他们固有的认知上。
死寂。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这片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广场。连风声似乎都消失了,只剩下粗重或压抑的呼吸声,以及众人目光死死钉在天幕上那“十子七女”字迹时,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的咚咚声。
朱元璋背着手,高大的身躯如同磐石般矗立。他那张饱经风霜、不怒自威的脸上,此刻罕见地褪去了平日的深沉与算计,只剩下一种近乎呆滞的错愕。
他的目光在天幕那长长的名录和张皇后的名字之间来回逡巡,仿佛在努力消化这完全颠覆他认知的信息。
那个在零星天幕画面里,总是步履蹒跚、面色发白、看着就像个短命相的胖孙子朱高炽……他,朱重八的四儿子的儿子……居然……生了十七个?!
这巨大的反差,荒谬得让朱元璋一时失语。他下意识地抬手,用力地捻着自己花白的胡须,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十子……七女……”朱元璋的声音终于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沙哑,仿佛在咀嚼着这几个字的重量。
他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电,直直刺向身旁同样处于巨大震惊中的徐达。这位开国第一功臣、他亲家兼老伙计的脸上,也写满了愕然与茫然,嘴巴微张着,显然也没能从这个爆炸性消息里缓过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