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数儿子的胖世子
第196章 数儿子的胖世子 (第2/2页)光是脑补这个画面,朱棣就觉得脸上像被烙铁烫过一样,火辣辣的,一直烧到了耳朵根!
他下意识地抬手,想摸摸自己发烫的脸颊,又觉得这动作太显心虚,硬生生在半途改为握拳抵在唇边,重重地咳了一声,试图掩饰那份无处安放的窘迫。目光躲闪着,不敢再看儿子那天真无邪、仿佛能映照出他内心尴尬的眼睛。
徐妙云看着丈夫那副罕见的、几乎称得上“狼狈”的模样,心中亦是五味杂陈,翻江倒海。
作为母亲,那“十子七女”的数字,让她本能地感到一种隐秘的安心和一丝身为未来皇后对子孙昌隆的欣慰。毕竟,“多子多福”、“开枝散叶”是刻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骨子里的信条,是皇室稳固的基石。天幕所言,儿子未来贵为天子,子嗣众多本是应有之义。
然而,作为妻子,一个与丈夫鹣鲽情深、共享着“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份在皇家堪称奢侈情感的王妃,看着天幕上那些冰冷的“郭贵妃”、“张顺妃”等字眼,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涩和复杂悄然爬上心头。儿子将来会有那么多女人……甚至可能比他那位以“广纳妃嫔”著称的皇爷爷朱元璋还要多?这未来的紫禁城后宫,该是何等景象?
她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里包含了太多难以言说的情绪。她站起身,步履依旧端庄,走到儿子身边,蹲下身来。
“炽儿,”徐妙云的声音依旧温柔似水,带着母亲特有的宠溺,只是细听之下,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更深沉的担忧。
她拿出帕子,动作轻柔地、一点一点擦拭着儿子嘴角和胖乎乎小手上沾着的糕屑,“慢些吃,仔细噎着了。”
她的目光落在儿子健康红润、带着肥胖的脸颊上,想到天幕提及儿子未来“体胖多疾”的隐忧,那句叮嘱便不由自主地加重了语气,带着更深切的爱护,“这甜食……虽好,也要懂得节制。身子骨,才是最要紧的根基。”
朱高炽似懂非懂地“嗯嗯”了两声,注意力很快又被天幕上新的、他不认识的名字吸引了过去,小手指点着虚空:“哦!又有一个!瞻……瞻什么?”
他转过头,对着爹娘露出一个没心没肺的灿烂笑容,完全不知道自己此刻的“丰功伟绩”和他爹内心的惊涛骇浪,以及他娘亲那份混杂着欣慰与隐忧的复杂心绪。
朱棣看着儿子那纯粹的笑容,再看看妻子眼底深处那抹难以化开的忧虑,又想到奉天殿前父皇可能的“盛赞”,只觉得心头那股憋闷的尴尬和荒谬感更重了。
他重重地坐回石凳,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猛灌了一大口,冰凉的茶水滑入喉咙,却浇不灭脸上的燥热和心中的那声无声呐喊:这该死的天幕!这……这“厉害”的胖子!
天幕并未因名录的展示完毕而停止,金色的解说文字继续流淌,将未来那场围绕皇位的风波清晰地展现在洪武君臣面前:
【故.....】
【明宣宗崩后,朝议汹汹。大臣以主少国疑,力主于明仁宗在世嫡子中另择贤君】
【时仁宗嫡三子越王朱瞻墉(时年三十),因长期留京未就藩,素有备位之实,然其无嗣,众议难附。更多大臣瞩目于仁宗嫡四子襄王朱瞻墡(时年二十八)】
【因其在仁宗、宣宗两朝曾长期留守南京,代行监国,经验丰富,威望素著。】
【然,】
【明仁宗皇后张氏(即宣宗生母,后尊为太皇太后),力排众议,坚称‘主少国疑’乃非常之时论,今‘天下承平,四海晏然’,当循‘父死子继’之常伦,力主由嫡长孙、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