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01章 祖训废,太监出笼!

第201章 祖训废,太监出笼!

第201章 祖训废,太监出笼! (第2/2页)

一丝极其复杂、甚至带着点自我背叛意味的苦涩,在朱元璋心底蔓延开来。他亲手定下铁律,如今却隐隐觉得后世子孙的“变通”……似乎踩中了他内心深处对皇权旁落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天幕的“直播”,像一场精心设计的“PUA”,正一点点瓦解着他曾经坚不可摧的信念——
  
  在绝对的控制力面前,任何祖训,都可能为皇权的延续而让路!
  
  他自己……当年打天下时,不也用过无数非常手段?只是,这种对“家奴”的依赖,终究像饮鸩止渴,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
  
  天幕似乎洞悉了洪武君臣的困惑与挣扎,金色的字迹继续流淌,清晰地勾勒出正统初年那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架构:
  
  【正统朝初,朝局四柱擎天:
  
  一曰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执掌机要,统摄朝政大略,定国之策出于其手;
  
  二曰六部:掌天下庶务,钱粮、刑名、礼仪、工造、兵马、吏治,运转如常,维系帝国命脉;
  
  三曰勋贵: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定国公徐景昌等勋臣宿将,分掌京营及四方重镇兵权,虎符在握,军威赫赫;
  
  四曰内廷: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分掌批红、用印之权,监控内外奏章流转,乃皇权最后之阀门。】
  
  【更有太皇太后张氏,深居宫中,威望隆盛。其存在,足以震慑内廷宦官野心,阻绝内外勾结之途】
  
  【幼帝朱祁镇,于杨士奇、杨荣、杨溥,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濙等宿儒重臣教导下,习帝王之道,学治国之术】
  
  天幕最后总结道:
  
  【此四柱撑天,辅以张氏镇宫,幼主潜心向学。正统六年,北京奉天殿重建告成,帝于斯殿正式亲政。若循此制,大明纵难复洪武、永乐之赫赫武功,然守成仁、宣之治,使天下安泰,黎庶康宁,亦非难事】
  
  一幅堪称完美的权力制衡与幼主培养蓝图,在天幕上徐徐展开。
  
  勋贵们看到兵权仍在“自己人”手中,纷纷暗自点头;
  
  文臣们见内阁、六部地位稳固,且幼帝得名师教导,亦觉未来可期。
  
  就连朱元璋紧锁的眉头,在看到“四柱撑天”、“勋贵掌兵”、“幼帝向学”这些字眼时,也不由自主地微微舒展。
  
  这安排,似乎……确实兼顾了各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皇权的平稳过渡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尤其是看到自己亲选的孙媳妇张氏,依旧如同定海神针般坐镇后宫,压制着内廷可能的歪风邪气,朱元璋心中甚至涌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妙!”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闷响,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一丝激赏之色,“分权制衡,内外相维,文武相济,更有贤后镇宫!这布局,深得制衡之精髓!好!好一个‘四柱擎天’!”
  
  他似乎暂时忘却了太监分权带来的不快,完全沉浸在这套精密设计的权力架构带来的安全感中。
  
  然而,就在他捻着胡须,嘴角那抹激赏的笑意尚未完全展开的瞬间——
  
  一股毫无征兆、却无比强烈的寒意,如同数九寒冬里最凛冽的冰锥,猛地从他心口最深处窜起!瞬间刺透四肢百骸!
  
  “福无双至……”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骤然僵住,如同戴上了一副冰冷的面具。他捻着胡须的手指猛地顿住,指尖传来一丝细微却清晰的刺痛——竟是不知不觉间用力过猛,捻断了一根坚硬的花白胡须!
  
  那四个字如同魔咒,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祸不单行!
  
  这蓝图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个精心搭建、环环相扣的琉璃塔。内阁、六部、勋贵、内廷、太皇太后、幼帝……每一个环节都看似稳固,彼此制衡。
  
  可正是这种完美的平衡,让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深知人性险恶的朱元璋,嗅到了其中潜藏的巨大危机!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裂痕,任何一个节点的人心起了贪念,或者……那个被寄予厚望、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幼主,本身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四柱擎天,会不会在顷刻间……轰然倒塌?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盯住天幕,目光仿佛要穿透那金色的文字,看到那个名叫朱祁镇的正统皇帝亲政后的未来。
  
  一种不祥的、冰冷的预感,如同毒蛇般缠绕上他的心脏,越收越紧。这完美蓝图之下,等待着他大明江山的,究竟是延续的治世……还是一场足以倾覆国本的滔天大祸?
  
  --
  
  今天只有这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