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军议(一)
044军议(一) (第2/2页)王修听明白了刘义真的意思,他更担心了,赶忙提醒道:“府主,此事还需要与王司马商议。”
“理当如此。”刘义真确实有了一个初步的作战计划,但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他不仅会询问王镇恶的意见,也会找沈田子、傅弘之、段宏等人商议。
王修闻言,才算放下了心。
他就怕刘义真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自恃聪明才智,听不进将吏们的意见。
......
两天后,即二月初三,渭北各家纷纷送来消息,确定了赫连勃勃的行军路线,夏军七万步骑沿着泾河南下,如今还没有出岭北。
所谓岭北,即陇山以东,桥山以西,关中西北部的大片高原山地,连通秦凉、朔方与关中,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后秦开国皇帝姚苌即位后,便制定了先取岭北,再图关中的战略。
赫连勃勃叛秦以后,后秦便是倚仗岭北地势之险,抵御胡夏的入侵,直至后秦灭亡,赫连勃勃全取岭北,致使渭北再无屏障。
于刘义真而言,如果不能收回岭北,他就不能算是安定了关中。
当天夜里,王镇恶被紧急召回长安。
如今长安已被封锁,许进不许出,当然,此举只是为了防范细作传递城中情报,胡夏使团在城内遇袭一事,至今都被刘义真封锁了消息。
但如王镇恶、沈田子等刘义真的心腹自然不受这一禁令的约束。
明光殿内,诸将齐至,就连长史王修、别驾杜骥也出席了这场军议。
刘义真不指望两个文士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把他们叫来,尤其是让杜骥旁听,主要还是为了展示信任,让他彻底融入自己的小圈子。
“诸位,我欲北渡,与夏虏决战于渭北。”
刘义真刚道出自己的计划,就遭到了沈田子的反对:“府主,渭水虽非天险,但也是一道屏障,何苦弃之。”
差不多半个月前,赫连璝还可以涉水而过,如今却不成了,入春以后,气候越发暖和,上游冰雪消融,此时已是春汛,夏军要想过河,要么坐船,要么搭设浮桥。
赫连勃勃可没那么多船只,搭设浮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给了晋军据河而守的机会。
傅弘之附和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倘若作战失利,将士争相过河,必定死伤惨重,还请府主三思。”
刘义真并不恼,军议这种事情,重点在于议,众人各抒己见,如果听不得反对的声音,还开什么军议,直接一言堂好了。
杜骥此时也站了起来,拱手道:“府主若是忧心粮秣不足,下吏愿作说客,游说士族进献谷粮。”
早在军议之前,王修担心刘义真急于速战,就与杜骥说过此事。
粮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要么抢百姓的口粮,要么向士族伸手。
但刘义真既然要夺嫡,想要有个好名声,就不可能放纵军士劫掠治下的百姓,在杜骥看来,只剩下求助士族这条路。
然而刘义真坚持己见:“我欲北渡,非止粮秣不足。”
(感谢玉天轲献出的100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