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军议(一)
044军议(一) (第1/2页)如今已是二月,往常这个时节,正是农忙的时候。
但去年年底多了一个闰月,所以关中地区的春耕早在正月就已经结束了。
安西将军府得以大肆征发民夫,而不用担心影响生产。
曹操在给《孙子兵法》做注释时就曾写到,每十名步兵就得配备三名后勤人员,每十名骑兵则需要配备五名后勤人员。
刘义真麾下有六万五千将士,其中,沈田子有三千五百名步卒,一千五百名骑卒,需要民夫一千八百人。
傅弘之与他相当,也是三千五百名步卒、一千五百名骑卒的配置,同样需要民夫一千八百人。
王镇恶有三万步骑,其中步卒二万,骑卒一万,需要民夫一万一千人。
飞骑军五千人皆为骑卒,需要民夫二千五百人。
至于段宏的义从军二万将士,其中步卒一万七,骑卒三千,需要民夫六千六百人。
也就是说,刘义真在战时,至少需要征发二万三千七百人给士兵们洗衣、做饭、喂马,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至于运粮的民夫则另算。
所以说,《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好在如今是农闲,又有一条渭河可以走水路运粮。
此战,刘义真总计征发四万民夫,加上参战的将士,说一句十万大军并不为过。
长安城外,又起了一座大营,被沈田子、傅弘之、段宏的营寨拱卫,用以安置渭南各郡、各县的民夫。
又一次清点完存粮,王修找到刘义真,苦着脸道:“府主,我军存粮恐怕支应不了太久。”
此前他和刘义真说,如果赫连勃勃迟迟不来,军府的存粮难以支撑数月,但这并非战时情况。
刘义真对此心知肚明,自己现有的粮草确实撑不了太久,虽然刘裕已经收到了他索要钱粮的家书,但要把这批钱粮转运到关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黄河是东晋与北魏的疆界,李德彰走水路报捷还行,要想通过黄河往关中转运钱粮,那完全是不把北岸的魏军当人看。
所以刘义真才会安排刘乞经由武关南下。
“长史放心,我当速胜。”刘义真信誓旦旦道。
然而王修脸色大变:“下吏虽然不通军务,但也听说过急胜为下的说法,还请府主切勿急躁。”
‘急胜为下’出自《尉缭子》的《兵教下》篇,强调在战争中不可急于追求胜利,认为急于求胜会导致战略失误,将帅应该注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刘义真摇头道:“长史放心,赫连勃勃名声在外,我又怎会轻敌,只是我军难以与其持久消耗,我当主动创造战机,而非一味固守,等着赫连勃勃渡河。”
他当然明白急胜为下的道理,但刘义真也有苦衷,安定距离长安有上千里的距离,且不说山路难行,就算夏军日行五十里,也需要走上二十多天。
刘义真认为,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赫连勃勃应该是不敢让骑兵先行了,肯定是步骑并进。
如果让他在渭南等上二十多天,而赫连勃勃又不急于渡河,自己岂不是要被他耗死。
倒不如趁着夏军还没有南下,率先渡过渭水,伺机与赫连勃勃决战。
否则,夏军一旦抵达渭水北岸,晋军再想渡河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