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赛诗(中)
第十三章 赛诗(中) (第1/2页)宁真的意思,在他自己看来再自然不过。问清楚哪个皇帝,才知道年代,然后看看年代后面自己记得啥佳作。
但在小乙听来,就太不可思议了。
作为大唐百姓,你可以不知道府县长官是谁,但不知道皇帝是谁,就大逆不道了。
“皇帝,就是皇帝。还哪位?”小乙吃吃道。
“不不不,比如说,武宗皇帝?宣宗皇帝?僖宗皇帝?”宁真追问。
他记得晚唐这两位皇帝,因为武宗曾经做过赫赫有名的灭佛事件。
而宣宗,好像是晚唐为数不多的明主,被誉为“小太宗”。更主要的是,这位宣宗曾经为了自保装傻十几年,这隐忍劲儿,让宁真很佩服。
至于僖宗,黄巢起义就发生在他的朝代。
这些,即使不懂唐朝历史的人也知道这几位。
但小乙脸上表情就更古怪了,瞅瞅左右还沉浸在听诗的人群,凑近宁真耳旁,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兄弟,你莫说此等昏话,当心掉脑袋。当今陛下还没驾崩,怎么会有谥号?”
“对,对。”宁真嘿嘿笑道。
都怪盂县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太封闭,自己又没出过门,身边接触的都是些不靠谱的不良人,否则哪能无知到这种程度。
自己现在唯一肯定的是,现下正是晚唐时期。
而晚唐,已经没有啥著名诗和诗人了。
麻蛋,咋整哦!
内心越发焦急起来。
此时,赛场上,已经佳作频出。
比如,一位贵公子从袖中掏出的纸签,当中朗诵:
“万里关河岁又阑,孤灯照鬓怯衣单。
故园雪落梅应发,客舍春归梦未安。
爆竹数声惊永夜,乡书一纸隔重峦。
明朝且看新正日,柳色遥知映旧栏。”
虽然众人明知道多是托人代作,但都齐声叫好。这首诗的格局明显气象非凡。不像前两首,只局限于一家一户,一情一景。
“好,好!”小乙也跟着鼓掌叫好,转头问宁真,“咱的诗能赛过这首不?”
“我努力!”宁真没有底气地道。
心里很是郁闷,大意了大意了,穿越小说看多了会降智。以为上来就能凭借抄袭碾压古人,偏偏忘了这是晚唐,不是异世界!
你妹的晚唐,要是初唐也行啊。不但能见见偶像李世民,像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还不是口到擒来?
现场气氛热烈。
各方文人雅士,纷纷献出自己的佳作。
翠衫丫鬟命令侍女纷纷记录,连带作者姓名一并抄了,送到后院。
后院,一个身穿浅黄色齐胸襦裙的女子坐在阁楼上正看着侍女们递过来的一首首佳作,宫髻峨眉,肤色如雪,轻启微唇低声吟诵。
吟诵数十篇,频点螓首,似是沉醉,但面上又意犹未尽。
正是芸儿姑娘。
一楼大厅。
国子祭酒家的张公子和金紫光禄大夫家的刘文远刘公子,目光灼灼地碰撞到了一起,空气中像是闪出了电火花。
旁边人兴致勃勃地看好戏。连姚文庆也笑眯眯看着。
“张兄,你先来,还是我先来?”刘文远忍不住了,开口道。
“刘兄你先。”张公子皮笑肉不笑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刘文远站起来,甩甩袖子,从仆从那里接过一张薛涛纸,大声吟诵:
“星霜荏苒又经年,醉里灯前思渺然。
常恐华颜随岁改,却欣稚子绕膝旋。
盆倾残火迎新岁,帖换嘉名贺瑞年。
愿得东风长送暖,万家欢笑入春筵。”
“好!”
“好,好!”
“公子这诗写得太好了。什么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日都被公子的诗给比下去了。”
刚刚念完,他身边的奴仆们和相识好友都纷纷叫好。
旁边和刘文远熟悉的也纷纷叫好,不过不像奴仆们干嚎。有的还点评出了此诗虽然没有家国天下,但妙在道出年华易逝,喜中带忧忧中带慰,其心境之复杂微妙都道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