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我教将军种地那天他喊我“心尖人”
第24章 我教将军种地那天他喊我“心尖人” (第1/2页)苏筱筱是被腕间的热意烫醒的。
晨光透过老院的破窗棂漏进来,她迷迷糊糊想翻个身,却被腕上的星纹灼得一颤。
那纹路不再是淡青色,此刻正泛着蜜色的光,像有团小火苗在皮肤下跳动。
她撑起上半身,目光扫过壁画——那幅褪了色的古画表面,不知何时浮起一行墨字,笔画清瘦如竹枝:“穜稑可活,待水。”
心跳在耳中擂鼓。
她踉跄着扑到壁画前,指尖几乎要贴上墙面。
这是壁画第一次主动传递信息!
从前都是她送东西过去,顾昭写了纸条谢她,可现在……她喉头发紧,突然想起昨夜星纹渗光时听见的布谷鸟鸣,想起雁门的灰雀停在老槐树上——或许是救的人多了,壁画的灵韵醒了?
“穜稑”是耐旱的黍子,顾昭之前说过,雁门百姓靠这个活命。
可“待水”——她猛地掀开炕头的旧木箱,翻出父亲留下的地下水文图。
那是地质勘探队二十年前给老院做测绘时留的,标着地下暗河的走向。
“雁门郡北坡下有暗流!”她抓过铅笔在图纸上狂草,现代滴灌系统的简图在纸上铺开,细管从井中引出,沿着垄沟蜿蜒,“凿井三丈,引暗流,我教你。”
她把图纸卷成纸筒,又从抽屉里摸出密封袋——那是最后几包耐旱穄子种子,前两次送了大半,只剩这三把。
“这次别再当神迹看了。”她对着壁画轻声说,腕间星纹烫得她眼眶发酸,“顾昭,咱们一起种地。”
香灰落在供桌上时,雁门军帐里的顾昭正用刀尖挑起纸筒。
“将军,这纸比上次的还沉。”赵五郎哈着白气凑过来,呼出的白雾糊在羊皮地图上。
顾昭没应声,指腹顺着纸筒的褶皱摩挲——这是苏筱筱的习惯,她总爱把图纸卷得齐整,边缘压出细密的折痕。
展开的刹那,“滴灌系统”四个字撞进眼底,他眉心微拧。
“这画的是啥?蚯蚓爬?”赵五郎挠着后颈嘟囔,手指点着图纸上弯弯曲曲的线条。
“莫瞎说。”吴婶端着陶碗的手顿住,碗里的热粥晃出涟漪,“你看这儿——”她用沾着面的食指戳向图纸右下角,“水源标记!我阿爹说过,北坡老槐树下有口枯井,是前朝戍边军挖的,后来旱得狠了,井里就没水了……”她声音发颤,“阿昭,这姑娘连咱们雁门的老皇历都知道?”
顾昭的指节抵在案上,目光顺着图纸上的线条游走。
苏筱筱的字在晨光里泛着暖黄,“滴灌”二字旁画了个小水洼,旁边批注:“省水三成,苗活九成。”他想起前日试种的穄子,按她教的浅播密植,嫩芽已经顶破冻土——那是雁门三年来第一片绿。
“点兵。”他突然起身,甲胄相撞的脆响惊得帐外的雪雀扑棱棱飞远,“带三十个精壮,北坡老槐树下凿井。三日内出水,我赏百金;若无……”他解下腰间的虎符拍在案上,“我自缚请罪。”
帐中一片抽气声。
赵五郎急得直搓手:“将军!这大冷天的,冻土硬得像石头,三丈深?再说万一……”
“她教我的,从没错过。”顾昭抓起铁镐走向帐外,雪地靴踩得积雪咯吱响,“去把吴婶阿爹那辈的老人都请来,问老井的位置。”他回头时,眉峰被阳光镀了层金边,“雁门要活,总得信点什么——我信她。”
老院外的吵闹声是在午后响起的。
苏筱筱正蹲在灶前热冷粥,突然听见门板被拍得山响。
“苏丫头!”老马头的破锣嗓子穿透门缝,“你爹欠的债该清了!三天,搬空这破院子!”
她捏着瓷勺的手紧了紧。
父亲走后,催债的人来了八回,可这次……她擦了擦手,推开院门。
老马头身后站着五个壮实汉子,最前头的举着份泛黄的借据,阳光照在“房产抵押”四个字上,刺得她眼睛疼。
“除非我死。”她声音轻,却像块冰砸在雪地上。
老马头的三角眼眯起来,刚要发作,院外突然响起手机的直播提示音。
林薇举着手机挤进来,齐肩短发被风吹得乱翘,直播标题亮得刺眼:“疯女拒搬,称‘壁画会保佑我’”。
苏筱筱盯着镜头里自己泛白的脸,突然笑了。
她转身跑回屋,抓起手机打开录像功能,再出来时,镜头正对着斑驳的壁画。
“各位,我叫苏筱筱。”她声音稳得不像自己,“我不是神婆,我是雁门八万百姓的粮道。”她指向壁画上模糊的将军像,“你们说我在演?那我问你们——谁能让枯土生穄?”
镜头里,她翻开茶几上的笔记本,前几页贴着照片:雁门雪地里冒出的绿芽,顾昭举着嫩苗的手,指节冻得发红。
“这是三天前,我教他们浅播密植的穄子。”她把手机凑近壁画,“现在,他们正在凿井。”她顿了顿,目光穿过镜头,像穿过两千年的风雪,“三日后,井底会有水声——不信?咱们走着瞧。”
林薇的手机“啪”地掉在雪地上。老马头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而此刻的雁门北坡,三十把铁镐正砸在冻土上。
顾昭握着镐柄的手起了血泡,却不肯歇。
吴婶的堂叔颤巍巍指着老槐树:“再往西三步!下边有青石板!”
暮色漫上来时,铁镐突然磕到硬物。
“石板!”有人喊。
顾昭抹了把脸上的汗,弯腰扒开积雪——青石板上的刻痕还在,“元狩三年,雁门军凿井”。
他跪下来,指甲抠进石板缝隙。
寒风吹起他额前的碎发,他却听见地底传来隐隐的轰鸣,像极了苏筱筱深夜传物资时,壁画里的星纹轻吟。
第三日深夜的月光很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