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林夏奇谋败北狄(一)
第七十七章林夏奇谋败北狄(一) (第1/2页)时值大乾王朝天启十三年秋,塞北的寒风比往年更早地席卷了边境大地,枯黄的草木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浩劫。北狄部族在首领巴图的率领下,集结了五万铁骑,以雷霆之势突破了大乾王朝西北边境的第一道防线——雁门关外的青狼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短短三日之内,边境三县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大乾女帝萧月华紧急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大臣们面色各异。兵部尚书王磊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北狄狼子野心,此次来势汹汹,臣建议即刻调派京畿卫戍部队三万,再从周边各州府抽调两万兵力,由大将军李擎统领,驰援边境,务必将北狄蛮族赶回塞北!”
王磊的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周明便皱着眉头反驳:“王大人此言差矣!京畿卫戍部队肩负守卫京城之重任,若贸然抽调,京城安危堪忧。况且,周边各州府兵力分散,短时间内难以集结,等到兵力集齐,边境恐怕早已被北狄摧残得不成样子了。”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的主张主动出击,有的则建议固守待援,还有的甚至提出与北狄议和,一时间,金銮殿内吵得不可开交。萧月华坐在龙椅上,脸色愈发阴沉,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满是失望。就在这时,宰相张谦站了出来,缓缓说道:“陛下,臣有一人举荐,此人虽无官职在身,却足智多谋,曾多次为地方解决难题,或许能为破解边境危机出谋划策。”
萧月华眼中闪过一丝希冀,连忙问道:“张宰相所言之人是谁?快快请他入宫!”
“此人便是隐居在京城郊外竹林别院的林夏。”张谦回答道。
林夏,年方二十七,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兵法谋略。早年曾考取功名,任地方县令,因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后因看不惯朝中奸臣当道,便辞官归隐,潜心研究兵法,等待为国效力的时机。
萧月华听闻林夏之名,心中大喜,当即下令:“快,派专人前往竹林别院,宣林夏即刻入宫!”
使者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往竹林别院。此时的林夏正在院中研读兵法,听闻皇帝宣召,知道必有大事发生,便收拾行装,随使者一同前往皇宫。
来到金銮殿,林夏跪拜行礼:“草民林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月华连忙起身,亲自走下龙椅,扶起林夏,说道:“林先生不必多礼,今日召你前来,是因北狄入侵边境,国事危急,还望先生能为朕出谋划策,解边境之困。”
林夏起身,抬头看向萧月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北狄此次入侵,来势凶猛,不可小觑。草民虽久居乡野,但也听闻北狄首领巴图勇猛善战,且手下将士多为悍勇之辈,若想击败他们,需谨慎谋划,不可贸然行事。”
“那依先生之见,我大乾当如何应对?”萧月华急切地问道。
林夏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前首要之事,是了解北狄的兵力部署、粮草供应以及进军路线,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需加固边境防线,安抚百姓,稳定后方。最后,再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寻找北狄的薄弱环节,伺机反击。”
萧月华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那朕便任命你为参军,协助大将军李擎统领全军,一切军事行动,皆可由你与李将军商议决定。”
林夏躬身领命:“草民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击退北狄,保卫大乾边疆!”
次日,林夏便随大将军李擎一同前往边境。李擎,年约五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是大乾王朝的名将,曾多次率军抵御外敌入侵,战功赫赫。一路上,李擎与林夏纵论兵法,探讨边境局势,林夏的真知灼见让李擎对其刮目相看,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经过数日的奔波,两人终于抵达了边境重镇——云州城。此时的云州城,人心惶惶,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远方。李擎和林夏刚一进城,便立刻召集了当地的将领,了解边境的具体情况。
云州守将赵武详细地汇报了当前的局势:“大将军,林参军,北狄五万铁骑目前已占据青狼口、黑风口等地,正在向云州城逼近。据探子回报,北狄大军分为三路,东路军由巴图的弟弟巴彦率领,约一万五千人,驻扎在青狼口以东的野狼谷;西路军由北狄大将兀术率领,约一万五千人,驻扎在黑风口以西的断魂崖;中路军则由巴图亲自率领,约两万人,驻扎在青狼口与黑风口之间的落马坡,对云州城形成了包围之势。此外,北狄的粮草囤积在落马坡后方的粮仓镇,由一千精兵看守。”
林夏仔细聆听着赵武的汇报,不时在地图上标记着北狄的兵力部署。待赵武汇报完毕,林夏问道:“赵将军,我军在云州城的兵力有多少?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赵武叹了口气,说道:“回林参军,我军在云州城的兵力仅有一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五千是刚刚招募的新兵,战斗力较弱。粮草方面,目前还能支撑一个月左右,但如果北狄长期围困,恐怕难以维持。”
林夏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抬起头,对李擎和赵武说道:“大将军,赵将军,北狄兵力强盛,且三路大军相互呼应,若我军贸然出战,恐难取胜。依我之见,当前应采取防御为主,坚守云州城,同时派人骚扰北狄的粮草供应,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到来。”
李擎眉头微皱,说道:“林参军,若只是坚守不出,恐怕会让北狄更加嚣张,而且长时间的围困,也会动摇我军的军心和民心啊。”
林夏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放心,我所说的防御,并非被动防御,而是主动防御。我们可以在云州城周边的险要地段设置埋伏,派小股部队骚扰北狄大军,让他们疲于奔命,同时也能挫伤他们的锐气。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固云州城的城墙,挖掘护城河,准备充足的守城器械,如弓箭、滚石、擂木等,让北狄难以攻破城池。”
李擎听了林夏的话,心中豁然开朗,说道:“林参军果然妙计,就按你说的办!赵将军,你立刻组织士兵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准备守城器械。同时,挑选五千精兵,由你亲自率领,在云州城周边的险要地段设置埋伏,骚扰北狄大军。”
“末将遵令!”赵武躬身领命,随即下去安排各项事宜。
接下来的几日,云州城内一片忙碌。士兵们加班加点地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百姓们也纷纷主动参与进来,运送砖石、木材等物资。林夏则亲自前往云州城周边勘察地形,寻找适合设置埋伏的地点。
经过一番勘察,林夏发现云州城以西的野狼谷地势险要,谷口狭窄,谷内道路崎岖,是一个绝佳的设伏地点。于是,他便建议赵武将埋伏地点选在野狼谷。赵武按照林夏的建议,率领五千精兵,携带充足的弓箭和滚石,悄悄潜入野狼谷,在谷口和谷内的关键位置埋伏起来。
与此同时,林夏还派人前往北狄的粮草囤积地——粮仓镇,打探消息,并伺机骚扰北狄的粮草运输队。探子们乔装打扮成北狄牧民,混入粮仓镇,摸清了北狄粮草的囤积情况和运输路线。
几日之后,北狄中路军首领巴图见云州城久攻不下,便下令东路军首领巴彦率领一万五千人,从野狼谷出发,绕过云州城,偷袭云州城后方的粮草供应地——阳和县。巴彦接到命令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野狼谷进发。
当北狄大军进入野狼谷后,赵武率领的五千精兵早已做好了准备。待北狄大军全部进入谷内,赵武一声令下,埋伏在谷口和谷内关键位置的士兵们立刻箭如雨下,滚石、擂木纷纷落下。北狄大军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巴彦见状,大怒不已,挥舞着马鞭,大声呵斥士兵们反击,但此时的北狄大军早已军心涣散,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