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 第八十三章又写新诗燃北境(一)

第八十三章又写新诗燃北境(一)

第八十三章又写新诗燃北境(一) (第1/2页)

朔风卷着碎雪掠过雁门关时,镜北候林夏正站在戍楼之巅磨墨。狼毫笔饱蘸的松烟墨里,还凝着昨夜檐角垂下的冰棱融成的水,他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黑褐色山峦,那些在寒风中倔强生长的沙棘丛,像极了北境将士们挺拔的脊梁,笔尖落在洒金宣纸上的刹那,一行苍劲的字迹便晕染开来:“朔雪压关关愈壮,寒风吹旗旗更扬”。
  
  这已是林夏驻守北境的第三个年头。三年前,他带着女帝萧月华亲赐的“镜北候”金印出京时,长安城里正是柳絮纷飞的暮春,如今案头的诗稿却早已堆满了半尺高,每一页都浸着北境的风雪与赤诚。他总说北境的风是最好的诗引,有时巡营归来,靴底还沾着戈壁的砂砾,便急着铺开纸砚,将途中所见的落日熔金、归雁横空、戍卒夜谈都写进诗里。有次大雪封营,他与将士们围炉夜话,听老卒讲起十年前与匈奴血战的往事,烛火摇曳中,老卒布满伤疤的手紧紧攥着断剑,他当场挥毫写下《雪中谈兵》,诗中“断剑映灯明,犹闻战鼓声”的句子,后来在营中传抄开来,成了将士们鼓舞士气的战歌。
  
  林夏的诗从不是文人墨客的风花雪月,而是浸着血与火的北境史诗。去年秋,匈奴突袭边境牧场,他亲率轻骑驰援,待击退敌军归来,战袍上还沾着血迹与草屑,却在帐中写下《逐胡行》。诗里没有刻意渲染厮杀的惨烈,只以“风驰三百里,霜刃破胡尘”勾勒出兵贵神速的壮阔,又用“牧人归故垒,牛羊满荒榛”描绘战后重建的安宁,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守护与对百姓的牵挂。这首诗后来被快马送回长安,先帝读罢热泪盈眶,当即下旨将其刻于凌烟阁侧,让后世子孙都记得北境将士的付出。
  
  平日里,林夏除了练兵巡边,最爱的便是与营中的将士们谈诗。有个叫赵虎的年轻校尉,出身农家,不识多少字,却总爱听林夏读诗。林夏便手把手教他写字,还把自己诗里的意象拆开来讲——“你看这‘大漠孤烟直’里的孤烟,便是咱们营中做饭时升起的炊烟,只是在北境的旷野里看,格外挺拔”;“还有‘长河落日圆’的长河,就是咱们常去饮马的黄河,每到黄昏,夕阳落在河面上,像撒了满河的碎金”。久而久之,赵虎也能随口吟出几句质朴的诗句,林夏便把这些句子整理修改,编入自己的诗集,取名《戍卒吟》,他说:“这些诗里藏着北境最真实的烟火气,比我笔下的任何句子都动人。”
  
  这日清晨,林夏刚写完一首《晓角吟》,诗中“晓角吹残月,征人整戍装”的句子还带着墨香,探马来报,长安派来的使者已到关外。使者带来了长安的春讯,还带来了先帝的口谕,让林夏将这些年在北境写的诗整理成册,刊印发行。林夏捧着手中厚厚的诗稿,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忽然觉得眼眶发热。这些诗里,有他对家国的忠诚,有对将士的牵挂,有对北境风光的赞叹,更有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期盼。他轻轻抚摸着诗稿上的字迹,仿佛看到了那些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的日子,看到了北境的风雪与朝阳,看到了长安的繁华与安宁。
  
  午后,林夏带着诗稿来到营中的演武场,将士们早已列阵等候。他站在高台上,高声朗读起自己昨夜刚写的《北境歌》:“北境风高雪漫漫,戍卒丹心照河山。何惧胡尘侵疆土,且看旌旗指云端。”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将士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拔剑出鞘,齐声高呼:“愿随侯爷守北境,不破匈奴终不还!”呼声在旷野中回荡,与远处的风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北境最壮美的乐章。林夏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知道,这些诗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怀,更是北境全体将士的心声,是家国安宁的屏障,是华夏大地永不褪色的脊梁。
  
  暮色渐浓时,林夏回到帐中,继续整理诗稿。烛火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北境的故事,诉说着一个戍边将领的赤子之心。他知道,只要北境的风还在吹,只要将士们还在坚守,他的笔就不会停下,这些诗也会像北境的山峦一样,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家国的安宁与繁荣。
  
  使者在营中停留了三日,带来的长安春讯如一缕暖风,吹散了些许北境的寒意。林夏陪着使者巡营时,见将士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检修甲胄,阳光洒在锃亮的铠甲上,折射出耀眼的光。使者指着不远处操练的队伍,笑着说:“侯爷治下的将士,果然个个精神抖擞,难怪先帝总说,有您在北境,他便能高枕无忧。”林夏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抬手指向营外连绵的沙丘:“是这片土地与将士们的赤诚,才守住了家国安宁,我不过是将他们的故事写进诗里罢了。”
  
  那日午后,使者离营返回长安,林夏送其至关外十里亭。临别时,使者递来一封密信,低声道:“近来西域诸国异动,恐与匈奴有所勾结,朝廷已命凉州都督暗中戒备,还望侯爷多加留意。”林夏接过密信,指尖触到信纸的凉意,心中顿时凝重起来。他望着使者远去的背影,直到其身影消失在风沙尽头,才翻身上马,疾驰回营。
  
  归营途中,风势渐起,卷起的沙砾打在头盔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林夏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使者的话语,又想起近日边境牧民汇报的异常——常有不明身份的骑手在牧场边缘徘徊,牛羊也无故走失了几群。他勒住马缰,驻足在一处高坡上,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戈壁滩上,几只孤雁正逆风飞行,翅膀在风中剧烈扇动,却始终朝着南方的方向。那一刻,灵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当即从怀中取出纸笔,借着风沙间隙,快速写下《孤雁叹》:“朔风阻归翼,孤雁向南方。前路多艰险,犹念故园香。”诗中的孤雁,既是此刻的景象,也是他对家国的牵挂,更是对边境潜在危机的隐忧。
  
  回到营中,林夏即刻召集将领议事。帐内烛火通明,将领们围在沙盘旁,神情肃穆。林夏将密信内容与近日边境异动一一告知,又指着沙盘上西域与北境交界的区域说:“若西域诸国与匈奴联手,我们将腹背受敌,必须提前布防。”众将纷纷建言献策,从粮草储备到兵力部署,讨论直至深夜。散帐时,天已微亮,林夏走出帐外,见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营中已传来将士们起床操练的号角声。他望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转身回到帐中,挥毫写下《晓帐议兵》:“烛火映沙盘,良谋彻夜谈。晓号角声起,将士已登坛。”诗成之时,墨香与帐外的炊烟气交织在一起,满是戍边生活的真实气息。
  
  几日后,林夏决定亲自前往西域边境探查。他挑选了十余名精锐骑士,换上便装,伪装成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行进。沿途皆是戈壁荒漠,白日烈日炙烤,夜晚寒风刺骨,有时走一整天也见不到一户人家。一日傍晚,他们在一处废弃的烽燧旁歇息,林夏望着残垣断壁上斑驳的箭痕,仿佛看到了昔日将士们在此戍守的场景。他轻抚着烽燧上的砖块,指尖触到粗糙的纹路,忽然有感而发,写下《废燧吟》:“残垣映落日,断壁记烽烟。昔日戍边处,如今草芊芊。”同行的骑士见他写诗,纷纷围拢过来,听他读完诗句,都不禁感叹:“侯爷这诗,写的何止是废燧,更是咱们北境将士代代相传的坚守啊!”
  
  行至龟兹国边境时,林夏等人遇到了一支商队。与商队首领交谈中得知,近日龟兹国确实与匈奴有往来,匈奴使者频繁出入龟兹王宫,似在商议要事。林夏心中一紧,当即决定冒险潜入龟兹王城探查。深夜,他带着两名身手矫健的骑士,趁着夜色翻入王宫外墙,躲在一处花丛中,隐约听到宫殿内传来匈奴使者的声音,提及要联合西域诸国,在秋收时节突袭北境,抢夺粮草。林夏屏住呼吸,将听到的信息一一记在心中,待确认无误后,才悄悄撤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