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骨重铸
断骨重铸 (第2/2页)半个时辰后,铁水终于达到了老周满意的状态。他一声令下:“开炉!浇铸!”炉门缓缓打开,青白色的铁水顺着溜槽流出,不再是上次那种略显灰暗、表面浮着杂质的状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深沉内敛、带着隐隐流动感的暗青色,像一块融化的墨玉。铁水注入新制作的泥范——这次的泥范不仅改进了砂料配比,还在内部加了一层细石墨粉,确保铸件表面光滑——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丝气泡,只有平稳的“咕咚”声,仿佛铁水在温柔地拥抱模具。
冷却后破开泥范,露出的气缸毛坯和厚重的法兰盘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气缸内壁光滑如镜,没有丝毫砂眼和凹陷;法兰盘的断面切开后,结晶细密均匀,像切开的大理石,看不到半点杂质。老周拿起一把小锤,轻轻敲击法兰盘,发出的不是上次那种脆生生的、带着易碎感的闷响,而是一种悠长、坚韧的金石之音,“当当”的余韵在工坊内回荡许久。“成了!这铁料,能扛住百斤压力!”老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却没有丝毫松懈——这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还在后面。
对于锅炉与管道连接的关键节点——上次崩裂的法兰盘连接处,他们采用了更费时费力的“复合结构”工艺。老周带领工匠们,先将一块厚度三寸的熟铁坯反复锻打十二次,用小锤敲出密密麻麻的“鱼鳞纹”——这是为了去除熟铁内部的微小气孔,增强其韧性。锻好的熟铁被切割成环状,像一圈铠甲,紧紧包裹在生铁法兰盘的外侧;然后用烧红的铆钉将熟铁环与生铁法兰盘铆接在一起,每一颗铆钉都要经过三次锻打、两次淬火,确保其咬合牢固;最后,再用细砂纸将连接处打磨平整,确保没有凸起的毛刺,避免应力集中。
“这熟铁环就是‘筋骨’,生铁法兰盘是‘血肉’,两者结合,既能扛住压力,又能弯而不折!”老周一边指导工匠操作,一边解释道。年轻的学徒小张拿着小锤,小心翼翼地敲打铆钉,汗水滴在滚烫的金属上,瞬间蒸发。他抬头问老周:“师傅,这样一来,下次就不会再崩裂了吧?”老周看着他,眼神坚定:“只要每一步都做到位,就不会!咱们吃过一次亏,不能再吃第二次!”
工坊内,炉火依旧炽烈,锤击声、打磨声、工匠们的吆喝声再次响起,却比之前多了几分沉稳与笃定。每一块铁料的熔炼,都经过反复调整;每一个部件的锻打,都追求极致的精度;每一处连接的处理,都考虑到最坏的情况。“白龙之怒”的教训,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之前的疏漏,也照亮了接下来的道路。断骨重铸的不仅是“铁牛”的筋骨,更是工匠们的信心与手艺——这一次,他们要用最严谨的态度,最精湛的技艺,打造出真正能驾驭“汽力”的钢铁巨兽,让“铁牛”真正站起来,不再让同袍的血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