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巷陌深处,时代回响
384巷陌深处,时代回响 (第2/2页)会上,他让老师傅展示古法技艺之精妙,让年轻子弟畅谈改进包装、开发新口味(如尝试加入西域引入的干果)的想法,也让外商品尝地道的凉州饴,了解其文化内涵。起初双方尚有隔阂,但在杜衡的引导下,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一位波斯商人对其中的桂花风味极为赞赏,提议或许可以将其少量引入波斯,作为高端茶点;一位西域商人则对开发便于长途运输的饴糖干片感兴趣。
杜衡趁热打铁,协助糖坊与外商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由外商提供部分资金与外部市场信息,糖坊负责改良工艺、保证品质,尝试生产一批兼具凉州本味与异域风情的新式饴糖,并通过丝路商队,尝试销往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同时,他也建议郡守,可在本地岁时节令,大力推广凉州饴,并将其纳入招待使节、游人的特色风物之列。
几乎与此同时,派往其他地区的察访使也传回消息。在蜀地,发现当地织锦匠人巧妙吸收了部分波斯纹样,织出了名为“陵阳公样”的新式锦缎,备受胡商喜爱;在江南,某制瓷工坊因采用了暹罗传入的某种植物灰釉,烧制出的青瓷呈现出独特的秘色,正在联合研究稳定工艺……
慕容冷越将各地察访结果整理成详报,呈送宫中。风澈与风染霜阅后,感慨良多。
“由此可见,交流之势,不可阻挡。关键在于引导。”风澈沉吟道,“堵不如疏,抑不如引。让各地风物技艺,在交流中找准自身位置,或坚守本真,或融合创新,方能生生不息。”
风染霜补充道:“皇兄,或许可在‘万方艺苑’中,增设‘神州风土’之部,不仅展示异域风情,亦要大肆彰显我各地独具特色、面临挑战或已成功转型的技艺与物产。让天下人知,我大乾之丰富,不仅在长安,更在千千万万个‘梧桐巷’、‘凉州城’之中。丝路合作,亦需这‘向内’的审视与提振。”
很快,“神州风土”部在万方艺苑揭牌。凉州饴与西域石蜜比邻而陈,旁边附上了杜衡察访的故事与新合作出品的样品;蜀地新锦与波斯细密画相映成趣;江南秘色瓷与暹罗釉料并排展示……这里不再是单向的异域风情展示,而是变成了一个双向的、动态的交流窗口,讲述着丝路如何影响着帝国每一个角落,以及各地人们如何应对、融合、创新的生动故事。
长乐宫的桑树下,风澈对风染霜和穆罕默德王子叹道:“朕如今方知,一条丝路,牵动的是天下经纬。这经纬,不仅在货物、技艺、法典、民心,更深植于每一处巷陌,每一种生活的回响之中。守护这万千回响,使其和谐共鸣,方是这条道路能给予这个时代,最丰厚的馈赠。”
穆罕默德王子深施一礼:“陛下与殿下之智慧与胸怀,已将这道路升华。它不再仅仅是商路,更是一部活的、持续书写的文明史诗。能行走于这样的时代,见证这样的史诗,是无比的荣光。”
夜色中的长安,万家灯火,每一盏灯下,或许都有一个与丝路相关的故事正在发生。这巷陌深处的回响,与宫廷的决策、总署的运作、艺苑的展示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这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