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田埂上的售后单
第二十五章 田埂上的售后单 (第1/2页)霜降后的阳光带着清冽的暖意,洒在青黄相间的稻田里。林舟蹲在田埂边,指尖拂过一台小型收割机的履带,铁锈在指腹留下暗红的印记。农户王老汉蹲在旁边叹气,烟袋锅在石头上磕得梆梆响:“这机器才用半年就卡壳了,科瑞那边说要寄回县城修,来回得一周,我的稻子可等不起啊。”
风卷着稻穗的香气掠过农机站的院子,墙上“农忙无小事,售后大于天”的红漆标语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斑驳。林舟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泥土,目光扫过院子里排着队的农户——他们手里都攥着科瑞的保修卡,眉头拧得像打了结的麻绳。三天前,科瑞突然在全国铺开“终身保修”的广告,电视里的明星举着保修卡笑盈盈地说“一次购买,终身无忧”,可到了农村,这“无忧”却成了“愁”。
“林总,科瑞的专利诉讼刚撤诉,这又来这么一手。”财务总监张姐的电话打过来时,林舟刚钻进停在路边的皮卡车。手机听筒里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我算了笔账,要是我们跟着做终身保修,光备件库存和人工成本,每年就得多花四百万,这还没算偏远地区的运输费。”
皮卡车碾过坑洼的土路,车斗里的工具箱发出哐当声响。林舟看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叶子落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像极了农户们焦灼的眼神。“张姐,你去过科瑞的售后点吗?”他忽然开口,声音透过车载蓝牙传来,带着淡淡的沉稳,“上次我去县城调研,他们的售后点藏在五金市场的角落里,就两个维修师傅,连辆像样的抢修车都没有。”
挂了电话,林舟让司机拐去最近的乡镇网点。推开那间刷着蓝漆的小屋门时,维修组长老周正蹲在地上擦扳手,满手的机油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林总,您怎么来了?”老周赶紧站起来,手里的抹布在工装裤上蹭了蹭。墙上的地图钉满了小红旗,每个旗子旁边都写着村庄名字和对应的维修人员电话。
“科瑞的终身保修,你们怎么看?”林舟拉过一张木凳坐下,接过老周递来的搪瓷缸,热茶的热气模糊了镜片。老周挠了挠头,咧嘴笑了:“那就是个噱头!上个月李家庄的李婶寄修科瑞的传感器,快递费花了二十,等了八天不说,回来还少了个螺丝。农村人哪耗得起这功夫?”
林舟的指尖在搪瓷缸边缘轻轻摩挲,忽然想起三年前创业时的场景。那时他刚从农机研究所辞职,带着几个人在村头租了间废弃仓库,就是因为看见农户们抱着坏了的农机哭——收割期就那么几天,设备停一天,一季的收成就可能烂在地里。“我们不做终身保修。”他突然站起身,目光扫过墙上的地图,“我们做‘即时售后’。”
当天下午,农机站的广播就在各村响了起来:“凡购买林舟农机产品的用户,拨打售后电话,乡镇网点维修人员两小时内上门,当场修好;修不好的,直接换新机!”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十里八乡,王老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不到一个半小时,老周就带着备件出现在他家田埂上,拆开机器、更换零件、调试运行,前后不过二十分钟。
“这比娶媳妇还快!”王老汉笑得皱纹都挤在了一起,非要留老周吃碗红薯粥。老周婉拒时,裤脚沾着的泥点还在往下掉,他要赶去下一个村子——张家庄的播种机坏了,再不修就要耽误种小麦。
科瑞中国区总部很快收到了消息。总裁办公室里,真皮沙发上的马克杯还冒着热气,市场总监把一份用户反馈表推到总裁面前,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科瑞售后太慢”“林舟上门修得快”。“他们这是针对我们的农村市场。”总监的声音带着焦虑,“已经有五个乡镇的经销商要换代理了。”
总裁捏着反馈表的手指泛白,他盯着窗外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忽然冷笑一声:“农民懂什么售后?不过是被噱头骗了。传下去,下周在邻县搞场售后宣传会,把‘终身保修’的牌子竖起来。”
消息传到林舟耳朵里时,他正在给新招聘的维修人员做培训。“科瑞要搞宣传会,我们就搞场比赛。”他把手里的扳手放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售后速度挑战赛’,邀请媒体和农户当裁判,让大家看看谁的售后才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