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艺术学院红裙白球鞋飘(四)
第三十章艺术学院红裙白球鞋飘(四) (第1/2页)“这是苏红阿姨的笔记本!”夏栀激动地翻开笔记本,里面是苏红的日记,记录了她在美院的生活,和陈默的相识相恋,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1985年9月10日,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在老画室遇到了陈默,他穿白衬衫,白球鞋,手里拿着一支炭笔,画的是窗外的梧桐树,特别好看。”
“1986年6月1日,陈默带我去了废弃仓库,他说这里以后会成为我们的‘秘密画室’,我们要在这里种满向日葵,办属于我们的毕业展。”
“1987年5月20日,仓库里的向日葵种子已经发芽了,陈默说等毕业展的时候,向日葵就会开花,我们要在这里举办最特别的画展。”
林砚凑过来一起看,看到最后一篇日记时,她的眼睛湿了:“1987年6月5日,仓库里的向日葵开花了,金黄色的,特别好看。陈默说毕业展结束后,他就向我求婚,我们要一起在美院当老师,一起教学生画画。”
“可惜,第二天仓库就着火了。”林晚走过来,看着笔记本,眼里满是惋惜,“苏红阿姨肯定很遗憾,没有完成和陈默叔叔的约定。”
陆屿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画框:“你们看这个,里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画,画的是仓库里的向日葵,和苏红阿姨日记里写的一样。”
大家围过来看,画框里的画虽然有些破损,但还是能看出向日葵的轮廓,阳光落在花盘上,像撒了一层金粉。画的左下角写着“未完成,苏红”。
“我们一定要完成苏红阿姨的心愿,让仓库里的向日葵重新开花。”林砚坚定地说,“我们把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仓库的窗边,让阳光能照到它们,肯定能长得很好。”
大家开始行动起来,陆屿和林晚把废弃的画架搬到外面,清理出一片空地;林砚和夏栀找了几个破旧的花盆,装满从外面带来的泥土,把向日葵种子种了进去,放在仓库的窗边。
“等种子发芽了,我们就来浇水施肥,”夏栀看着花盆,眼里满是期待,“等许曼姐的画展开展时,向日葵肯定会开花,到时候我们把仓库作为画展的分会场,展示苏红阿姨和陈默叔叔的作品,还有我们的画。”
林晚点点头:“我跟许曼学姐说一下,她肯定会同意的。沈老师那边,我也去沟通,争取让仓库成为画展的一部分。”
陆屿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笑着说:“到时候我们可以在仓库里挂上手写的标语,比如‘向日葵开了,我们的画展开始了’,就像苏红阿姨当年期待的那样。”
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户,洒在花盆上,落在大家的白球鞋上,像撒了一层金粉。林砚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美院的探索之旅,不仅让她了解了美院的历史和故事,更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用画笔记录生活,用热爱传承梦想,就像苏红、陈默、许曼、林晚他们一样,用“红裙与白球鞋”的热情和踏实,在艺术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一周后,陈默从国外回来,夏栀带着林砚、林晚和陆屿去机场接他。陈默穿着一件灰色风衣,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很好,白球鞋上一尘不染,和当年照片里的样子很像。
“爸!”夏栀跑过去,抱住陈默。
陈默笑着拍了拍她的背,目光落在林砚他们身上:“这些就是你说的朋友吧?谢谢你照顾栀子。”
“陈叔叔好,我是林砚,林晚的妹妹。”林砚赶紧打招呼,“我从老周叔那里听到了您和苏红阿姨的故事,特别佩服你们。”
陈默的眼神暗了一下,然后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栀子说你们在仓库里种了向日葵?我想去看看。”
大家一起去了废弃仓库,仓库里的向日葵种子已经发芽,嫩绿的芽尖从泥土里钻出来,朝着窗户的方向生长。陈默走到花盆前,蹲下来,轻轻碰了碰芽尖,眼里满是温柔。
“和当年一样,”陈默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年苏红也是这样,每天来仓库给向日葵浇水,看着它们发芽、开花。”
夏栀递给陈默一本相册,是苏红当年的画稿集:“爸,这是苏红阿姨的画稿,我们在老画室和仓库里找到的,还有她的日记。”
陈默接过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手指在苏红的画稿上轻轻摩挲,像是在抚摸珍贵的宝贝。看到《向日葵仓库》的画稿时,陈默的眼泪掉了下来:“这是我们当年的毕业展计划,可惜没来得及完成。”
“陈叔叔,许曼学姐的画展预展下周就要开始了,”林砚说,“我们想把仓库作为画展的分会场,展示您和苏红阿姨的作品,还有我们的画,完成您和苏红阿姨的心愿。”
陈默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的故事。我这次回来,也带来了一些东西,想放在画展上。”
陈默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支画笔,一个颜料盒,还有一幅画——画的是苏红,她穿着红裙,站在向日葵花田里,白球鞋踩在泥土上,手里拿着一支画笔,笑得很灿烂。画的右下角写着“陈默,1988.6.1”。
“这是我离开美院后画的,”陈默说,“这些年,我虽然做了建筑设计,但从来没有忘记画画,没有忘记苏红。这支画笔,是苏红当年送给我的,我一直带在身边。”
林晚拿出手机,给许曼发了消息,告诉她陈默回来的消息,还有仓库分会场的计划。许曼很快回复:“太好了!我已经跟沈老师和画廊沟通好了,仓库分会场没问题,预展当天我会去仓库,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个特别的时刻。”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忙着准备画展预展。林砚和夏栀把苏红和陈默的画稿整理好,挂在仓库的墙上;林晚和陆屿负责布置老画室的展区,把许曼的作品和他们的毕业创作放在一起;陈默则在仓库里写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向日葵开了,我们的画展开始了——献给苏红”。
预展前一天,仓库里的向日葵长出了花苞,嫩绿的花苞朝着阳光,像是在期待开花的时刻。陈默站在花苞前,轻声说:“苏红,你看,我们的向日葵要开花了,我们的画展也要开始了,我们终于完成了约定。”
夏栀拍了一张向日葵花苞的照片,发给远在南方的苏红:“苏红阿姨,您看到了吗?向日葵要开花了,您和陈默叔叔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林砚坐在仓库的窗边,拿出素描本,画下了眼前的场景:陈默站在向日葵花盆前,夏栀在整理画稿,林晚和陆屿在挂木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大家的白球鞋上,像撒了一层金粉。画的右下角,林砚写着“美院探索日记——向日葵的约定”。
她知道,这次美院探索之旅,不仅让她了解了美院的历史和故事,更让她明白了艺术的意义——艺术不仅仅是画笔和颜料,更是情感的传承,是梦想的坚守,是用热爱照亮生活的勇气。而“红裙与白球鞋”,就是这份热爱和坚守的象征,会一直陪伴着她,在艺术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
画展预展前一天,整个美院都沉浸在忙碌又期待的氛围里。老画室展区里,许曼的《初绽》被挂在C位,旁边是林晚的《红裙》和陆屿的《老画室的记忆》,三幅画以“红裙白球鞋”为线索,串联起美院四代人的艺术故事。仓库分会场更是被装点得温馨——苏红的《向日葵》画稿挂在最显眼的墙上,陈默带来的《红裙花田》摆在中央,窗边的向日葵花苞已经微微绽开,嫩黄的花瓣像裹着一层阳光。
林砚和夏栀正在仓库里贴标签,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哐当”一声响。两人跑出去,只见陆屿抱着一幅画框,脸色发白地站在门口,画框的玻璃碎了一地——那是苏红的《向日葵仓库》原稿,是陈默特意从国外带回的珍品。
“怎么回事?”林晚赶过来,声音里带着焦急。
陆屿攥紧了手里的画框木边,指节泛白:“刚才搬画的时候,脚下被石子绊了一下,画框摔在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