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左眼见飘心中喜叁 > 第六十章青雨中学白婷婷(三)

第六十章青雨中学白婷婷(三)

第六十章青雨中学白婷婷(三) (第2/2页)

“你们看,这里可以放一个展台,”林砚拿着一张图纸,站在教室中间,对我们说,“放李老师的实验报告和周曼君的笔记本,旁边放一个紫外线灯,这样大家就能看到宣纸上的画了。”张磊在旁边点头:“我可以装一个感应灯,有人靠近展台,紫外线灯就会自动亮起来,这样更方便。”
  
  我们还在旧楼里找到了很多以前的东西:1950年代的课桌椅、1960年代的校徽、1970年代的教科书,还有1980年代的录音机——是李老师当年用的,上面还贴着“美术室”的标签。文艺委员把这些东西擦干净,放在展台上,旁边配上文字说明,让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
  
  陈曦也来帮忙了,她带来了她妈妈周曼君画的梧桐树,还有李老师当年给周曼君的书信。“我妈妈说,李老师是她的榜样,”陈曦一边把画挂在墙上,一边说,“她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李老师的故事,知道坚持的意义。”
  
  就在校史馆快要筹备好的时候,赵建国又出现了。这次他没有拦我们,而是去了校长办公室,和校长谈了很久。我们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校长出来的时候,脸色很平静。“赵建国不会再来找我们麻烦了,”校长对我们说,“他已经退休了,儿子在国外,他想通了,觉得当年的做法是错的。他还捐了一笔钱,用来装修校史馆。”
  
  我们都很惊讶,没想到赵***改变主意。后来校长告诉我们,赵建国在办公室里哭了,说他找了四十年,心里一直很愧疚,现在看到我们这么努力地守护历史,觉得自己当年太自私了。“他还说,要是李老师还在,他想跟她说声对不起。”校长说,声音里带着点感慨。
  
  校史馆开馆的那天,来了很多人:以前的老教师、周曼君的家人,还有很多毕业的学长学姐。林砚站在展台前,给大家讲李老师和周曼君的故事,讲地下室里的符号,讲时间胶囊里的秘密。很多人听着听着就哭了,他们说,自己以前只知道旧楼的传说,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感人的故事。
  
  我站在人群里,看着林砚的背影,突然觉得很骄傲。我们没有辜负李老师和周曼君的期望,把她们的故事变成了青雨中学的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青雨的根”是什么。校史馆的墙上挂着一幅很大的照片,是1985年的青雨中学旧楼,照片上的梧桐树叶子金黄,李老师站在楼前,微笑着看向镜头。
  
  “等2003年,我们一定要回来,”林砚走到我身边,看着照片说,“一起打开时间胶囊,看看李老师写的‘未来信’。”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也许那时候,我们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青雨中学的旧楼里,我们曾经一起探险,一起守护过一个四十年的秘密,一起为学校的“根”努力过。
  
  那天下午,阳光很好,旧楼的砖红色墙面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校史馆里的人来来往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和感动。我知道,从那天起,旧楼不再是“阴森的传说”,而是青雨中学的“历史博物馆”,是所有青雨人心里最珍贵的回忆。而李砚秋老师和周曼君同学的故事,会像旧楼后面的梧桐树一样,一年又一年,永远留在青雨中学的土地上。
  
  校史馆开馆后,旧楼成了青雨中学最受欢迎的地方。每天都有学生来这里参观,听林砚和其他筹备组的同学讲李老师和周曼君的故事。连以前害怕旧楼的同学,现在也敢主动走进来,对着展台上的实验报告和笔记本,小声地讨论着1985年的那段历史。
  
  我和林砚还是同桌,只是她的草稿本上再也没有画过奇奇怪怪的符号,而是写满了校史馆的工作计划——比如下个月要举办“旧楼故事分享会”,邀请老教师来讲课;再比如下学期要编一本《青雨中学旧楼记忆》的小册子,发给每个学生。
  
  “你看,这是陈曦寄来的信,”一天课间,林砚把一封信递给我,“她妈妈周曼君的画在博物馆展出了,标题叫《青雨的根》,很多人喜欢。”我接过信,看着上面的字迹,心里暖暖的。周曼君的画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了,李老师的故事也终于被更多人知道了,这大概就是她们当年坚持的意义吧。
  
  张磊也经常来校史馆帮忙,他把地下室的电路修好了,还装了监控,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再偷偷进去了。“我爸爸说,这是他见过最有意义的‘电工活’,”张磊笑着说,“他还想来参观呢,看看我们守护的秘密。”
  
  有时候,我们会坐在校史馆的长椅上,看着展台上的那把铜钥匙——它被放在一个玻璃罩里,旁边写着“2003年开启时间胶囊专用钥匙”。“还有八年,”林砚说,她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玻璃罩,“八年之后,我们就可以打开时间胶囊,看看里面的签名和‘未来信’了。”
  
  “那时候我们都二十四岁了,”我说,“不知道会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不管在哪里,我都会回来,”林砚说,她的眼睛里闪着光,“我答应过李老师,要守护好时间胶囊,要亲眼看到它被打开。”
  
  我也点了点头。我想,那时候我也会回来。回到青雨中学,回到旧楼,回到校史馆,和林砚、张磊、陈曦一起,打开那个藏在地下室墙里的时间胶囊。我们会看到李老师的签名,看到周曼君的名字,看到很多陌生的名字,他们都是青雨中学的“根”。
  
  秋天的时候,旧楼后面的梧桐树叶子又黄了,像1985年李老师画的《青雨秋景》一样。我和林砚坐在梧桐树下,捡了几片金黄的叶子,夹进了周曼君的笔记本里。“这是我们的约定,”林砚说,她把笔记本递给我,“八年之后,我们带着这片叶子,一起来打开时间胶囊。”
  
  我接过笔记本,叶子的纹路清晰可见,像是时光的印记。我知道,这个约定不会过期。就像青雨中学的旧楼不会消失,李老师和周曼君的故事不会被忘记,我们的友谊也不会褪色。
  
  夕阳西下,梧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覆盖了旧楼的墙面。我看着林砚的侧脸,她正对着夕阳微笑,像照片里的李老师一样。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青雨的根”不仅仅是旧楼,不仅仅是时间胶囊里的文件,更是一代又一代青雨人心里的坚持和守护——是李老师为了保护旧楼的坚持,是周曼君为了守护秘密的坚持,也是我们为了传承历史的坚持。
  
  这个根,会一直扎在青雨中学的土地上,扎在每个青雨人的心里,一年又一年,直到永远。而我们的探险故事,也会像这片梧桐叶一样,成为青雨中学历史的一部分,被后来的学生们传颂着,感动着,直到2022年,直到更远的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