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星桥破晓时的微光与暗痕
第 5 章 星桥破晓时的微光与暗痕 (第1/2页)2049年10月1日下午2点,神经纪元媒体体验会的现场像被揉碎的星河——三百块悬浮全息屏悬在半空,流转的蓝光裹着每个观众的脸。林野站在主舞台侧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左胸口袋里的旧照片,照片边缘的折痕早被摸得发软——2024年杭州民房里,他和陈默、苏晚挤在二手电脑前,桌上的泡面桶还冒着热气,苏晚手里举着的初代头环,电极片歪歪扭扭贴在硬纸板上。
“林总,小宇在后台攥着机械臂的模型,指节都发白了。”小陈的声音轻轻撞过来,手里的平板亮着小宇的实时画面。镜头里,29岁的小宇坐在轮椅上,耳后贴着“星桥”淡蓝色的传感器,正对着镜子反复调整坐姿——当年那个连玩具车都控制不稳的孩子,今天要在全球媒体面前,用意念煮一杯手冲咖啡。
林野点点头,刚要走向后台,苏晚突然从人群里挤过来,藏青色制服的袖口沾着点墨渍,手里攥着的烫金文件边缘卷了毛边。“卫健委刚批的应急采购函,”她的呼吸有点急,指尖在文件上划到“优先配送社区康复中心”那行字,“但纪委那边来消息,张董咬着‘海外账户’不放,还说要曝光你2035年的合作项目——是滨江创投留的后手,想搅黄体验会。”
林野的眉峰轻轻蹙了下。2035年的合作项目是和浙大附儿院的老年认知研究,所有资金流向都有备案,张董这么闹,无非是想借舆论逼他停手。他拍了拍苏晚的胳膊,指腹触到她袖口下的旧疤痕——那是2027年帮小宇调试“小脑环”时,被焊锡烫的,这么多年,她还没洗掉。“别担心,公关部盯着舆情,真有动静,咱们用采购函的消息对冲。”
后台的临时休息室里,小宇听到脚步声,猛地抬头,眼里亮得像含着星。“林总,我刚才在脑子里预演了十遍,”他抬手摸了摸耳后的传感器,指尖有点抖,“但还是怕……怕像当年第一次试‘小脑环’那样,连玩具车都控制不好。”
林野笑了,想起2027年那个雨天,小宇戴着笨重的“小脑环”,脸憋得通红,玩具车却在原地打转,最后急得掉眼泪。他蹲下来,视线和小宇齐平:“你还记得当年你说什么吗?你说‘这个头环像桥,能让我摸到星星’。今天你不是在演示设备,是在告诉所有人,这桥真的通到星星了。”
苏晚递过一杯温水,杯壁凝着的水珠滴在小宇的手背上。“我跟现场的医生打好招呼了,”她的声音很软,“要是信号有波动,他们会配合解释——但我知道你能行,小宇一直都很厉害。”
下午2点30分,体验会正式开始。林野走上主舞台,全息屏瞬间切换成“星桥”的神经连接图谱——淡蓝色的线条沿着虚拟大脑的沟壑游走,最后缠上银白色的机械臂。“今天我们不谈商业,只谈‘星桥’能为大家做什么。”他的声音透过全息音响散开,落在每个人耳里,“接下来,有请小宇,用意念为我们煮一杯咖啡。”
聚光灯落在侧台,小宇坐着轮椅缓缓驶出,机械臂跟在他身后,关节处的蓝光和他耳后的传感器呼应着。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全息屏上的脑电波曲线慢慢平稳下来,像条安静的蓝绸带。“第一步,取咖啡豆。”小宇的声音通过脑机转化成电子音,机械臂精准地伸向玻璃罐,夹起一勺咖啡豆,轻轻倒进研磨机。
全场静得能听到咖啡豆碎裂的“沙沙”声。记者们的相机都对准了机械臂,全息投影仪把操作画面放大到半空,连咖啡豆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林野站在舞台边缘,手心悄悄攥紧——他知道“星桥”的非侵入式技术成熟,但现场的电磁环境太复杂,陈默之前提醒过“旧模块可能有干扰漏洞”,现在看来,怕不是被人动了手脚。
就在机械臂准备把咖啡粉倒进滤杯时,全息屏上的蓝绸带突然炸开!脑电波曲线瞬间变成刺眼的红色,机械臂猛地顿在半空,像被冻住的铁块。小宇的额头渗出冷汗,他猛地睁开眼,声音发颤:“怎么回事……我控制不了它了!”
台下瞬间炸了。有人倒抽气,有人举着相机往前挤,刚才还温和的议论声变成尖锐的追问:“林总!这是不是技术缺陷?”“陈默说的信号干扰是真的?”张姐想上前拦,却被涌上来的记者挤得后退了两步。
林野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住,快步走向控制台。老周已经在那里满头大汗地调试,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林总!是外部电磁干扰!有人在会场附近放了***,频率刚好和小宇用的旧模块匹配!”
“查干扰源!”林野的声音很稳,目光扫过台下——角落里,一个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正偷偷往口袋里塞个巴掌大的设备,转身想走。“小陈,拦住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