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2章 易中海的暗中打压
第一卷 第22章 易中海的暗中打压 (第2/2页)林凡冷笑一声,接下了这个挑战。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凭借远超常人的技术和专注,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加工出的零件全部达到最高标准,无一废品!让等着看笑话的易中海和李长明等人再次失望。
第三次,则是在领导层面。有一次李副厂长下来视察,顺便关心了一下林凡的情况,易中海陪同在侧。
李副厂长夸奖林凡:“小林不错,有冲劲,有想法,是棵好苗子。”
易中海立刻接话,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李厂长说的是。林凡同志确实年轻有为,技术也好。就是……呵呵,可能年纪还轻,有时候有点急,想法天马行空,还需要多磨练磨练,沉淀沉淀。咱们老师傅嘛,得多帮带帮带,压压担子,但也得扶着点,不能让他跑太快摔着了。”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暗指林凡“急躁”、“不稳重”、“需要约束”,subtly地在领导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这些细微的打压,林凡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他没有立即发作,也没有去找易中海对质,那样正中对方下怀。他选择了最有力的回击方式:用更卓越的工作成绩和无可挑剔的表现,让所有暗箭落空。
他做事更加严谨,每一个零件都精益求精;他提出的技术建议更加数据详实,论证充分;他甚至在易中海“建议”采用的保守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更精细的微调,同样提高了效率,让易中海无话可说。
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和记录自己的技术心得和创新思路,形成文字材料,直接越级提交给技术科和赏识他的李副厂长,绕开易中海可能设置的障碍。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车间里悄然进行着。林凡像一棵顽强的小草,顶着头顶巨石的压力,奋力向上生长,反而将根基扎得更深。
易中海发现自己惯用的手段效果有限,反而可能让林凡表现得更加出色,心里更加焦躁和郁闷。
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