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伐交
第332章 伐交 (第1/2页)“大人何故东来?可是王命有宣?”
登上诸葛瑾的舰船后,诸葛恪开门见山问道。
诸葛瑾看了看浪荡无行的长子,心中想到弟弟诸葛亮在书信中对诸葛乔称赞有嘉,心中越发不是滋味。
但还是照直答道:
“陆伯言来信说边境空虚,请我东来接替他看守濡须口,免得被北人所趁。”
诸葛恪闻言不疑有他。
想起北行的见闻,忍不住吐槽起来:
“大人辛辛苦苦为国戍边,也只能在江夏当个半郡之守。”
“那虞公不过鼓弄唇舌,便轻轻松松得了六国封相的威望。”
“我看明年此事,孙(邵)、顾(雍)怕是要退位让贤,让虞、张二人接替左右国相之位了!”
诸葛瑾早就习惯长子口无遮拦。
况且毕竟是自家船内,也不怕隔墙有耳,便问道:
“你一路跟随虞仲翔‘游说六国’,却不知魏国的将军们有几分‘合纵’的诚意啊?”
听到父亲跟自己一同打趣起来,诸葛恪不禁嘿嘿一笑。
但一想到北边的见闻,神色又陡然一沉,道:
“不瞒大人,儿始终对此事暗生疑虑,但苦于没有证据,难以说服诸公。”
“单看表面文章,淮南的魏人确实算得上有诚意。”
“好比说我辞行之时,两边已经在谈论边境设立互市之事。”
“一旦开了互市,那这‘六国结盟’便算……”
诸葛恪话未说完,却见诸葛瑾脸色变得异常严肃。
心中蓦地一咯噔,凝目道:“方才大人说……边境空虚?”
诸葛瑾重重点头:
“士徽造反,交州刺史吕岱吕定公不能压制,陆征北已经督军火速南下。”
诸葛恪瞠目结舌。
好半天才道:
“士徽有反意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了,吕使君怎会如此轻敌啊?”
“况且步子山(步骘)不也一直驻守荆南吗?虽说昔年他也曾折戟于武陵,但他统兵的能力是公认的,何至于也不能压制士徽?”
诸葛瑾摇头道:
“非不能制,实不敢也。”
“不敢?”诸葛恪没反应过来。
诸葛瑾解释道:
“两年前,士徽反意初显,吕定公确曾打算阴诱他投降,然后伏兵杀之。”
“但那士徽自知独木难支,便遣使到长安,自请归附。”
“吕、步二将畏于上国天威,不敢冒犯,只能暗自缓缓图之,这两年倒也收买了不少士氏的族人。”
“哪曾想到了今年,那士徽见大势已去,一不做二不休,哄骗益州雍闿来投,然后将他绑了扭送长安。”
“须知那雍闿在南中素来不服王化,还曾经绑了如今的南郡太守张裔张君嗣。”
“士徽这般作为,不就是有功于长安了吗?”
“于是吕、步二将只能再次罢手,观望长安方面的反应。”
“而士徽则趁此机会,清理内患,迅速发兵,竟真让他成功击败了吕、步的人马……”
说到这里,诸葛瑾不禁长长叹气道:
“吕、步二将非懈怠于战,只是败在了‘伐交’之上。”
“今者我吴国受制于北方上国,连边鄙宵小都敢仗势欺辱,如之奈何?”
“总之,陆伯言已经南下处置此事,濡须兵力也已经空虚。”
“为父只能勉力东来,替吴王守住国门,以不负王恩了。”
又对诸葛恪道:
“我已老迈,常常力不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