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26章 有何隐患?(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

第126章 有何隐患?(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

第126章 有何隐患?(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 (第1/2页)

不再是模糊的“子民”,也不再是简单的“士农工商”。
  
  而是根据其实际的经济地位与权力关系,被清晰地解剖开来。
  
  每一个“阶级”的利益诉求、生存状态、与朝廷的关系,似乎都变得清晰可辨。
  
  “所以……”李承乾的声音有些干涩。
  
  “先生的意思是,所谓的四业分民,早已名存实亡?其内部早已按照……按照这阶级之分,重新排列组合?”
  
  “可以如此理解。”李逸尘道。
  
  “士农工商是表象,是沿袭古制的户籍与身份分类。”
  
  “而阶级之分,才是基于土地占有、权力分配、财富流向所形成的真实社会结构。”
  
  “朝廷施政,若只看到四业之表象,则政策可能南辕北辙。”
  
  “例如,朝廷欲劝课农桑,减轻赋税,若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则好处多半会被地主豪强所攫取,真正耕种的佃农、贫农所得寥寥。”
  
  “又如,朝廷欲选拔人才,若不能打破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则寒门英才依旧难有出头之日。”
  
  李承乾只觉得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
  
  许多以往困惑的问题,此刻似乎都有了答案。
  
  为何父皇励精图治,轻徭薄赋,仍时有百姓流离失所?
  
  为何朝堂之上,总觉派系林立,各有盘算?
  
  原来根子在于这社会已然分化成不同的阶级,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
  
  朝廷的任何政策,都会在这些不同的“阶级”中引发不同的反应,受到或明或暗的抵制或扭曲。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撼,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先生,依此而论,那作为国家根基的,究竟是哪个……阶级?”
  
  李逸尘目光沉静。
  
  “若论赋税之源,兵役之基,乃广大的庶民农户。若论统治之稳定,政令之通达,离不开官僚士绅集团之合作。”
  
  “若论财富之流通,市面之繁荣,需倚重工商业者之活力。”
  
  “而皇室与贵族,乃天下之共主,需平衡各方,方可长治久安。”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凝重。
  
  “然则,这其中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官僚士绅集团往往兼并为地主,其利益与庶民农户常有冲突。”
  
  “工商业者积累的财富,又常用于购置土地,加入剥削农户的行列,或交结权贵,影响朝政。”
  
  “朝廷居于其上,既要依靠官僚士绅进行统治,又要防止其过度盘剥农户导致民变。”
  
  “既要鼓励工商以充实国库,又要防止其过度膨胀冲击农耕之本、助长奢靡之风。”
  
  “此乃历代王朝治国之核心难题,平衡木稍有不慎,便是根基动摇,社稷倾危。”
  
  李承乾久久不语。
  
  李逸尘这番话,将他直接带入了帝国统治最深层、最残酷的现实。
  
  治国,远不是吟诵几句“民为贵”就能解决的。
  
  它是在这些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阶级”之间,进行极其精密的权衡、妥协、引导与压制。
  
  “那……那如今我大唐,情形如何?”李承乾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本朝立国未久,陛下英明,推行均田,抑制豪强,整顿吏治,故而这阶级间的矛盾尚未如前隋末年那般尖锐激烈。”
  
  李逸尘客观分析道。
  
  “然则,隐患已存。均田制之下,土地兼并仍在悄然进行。”
  
  “租庸调制之下,农户负担依然不轻。关陇、山东等世家大族,在朝在野,影响力依旧盘根错节。”
  
  “殿下日后若欲有所作为,必要看清这表面‘四业’之下,真实的阶级格局与利益脉络。”
  
  “施政,需明确。此策利于何人?损于何人?何人会支持?何人会反对?支持者能提供何等力量?反对者会采取何种手段?”
  
  “唯有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减少阻力,成就一番事业。”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李承乾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他感觉自己的视野被彻底打开了,不再局限于东宫的一隅。
  
  不再局限于与李泰的争斗,甚至不再局限于与父皇的博弈。
  
  他看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复杂,也更真实的大唐。
  
  而想要在这个真实的大唐中,去践行那模糊的“理想”,去回答“为何当皇帝”的问题,他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先生今日所言,如醍醐灌顶。”
  
  李承乾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李承乾沉吟片刻,又将思绪拉回眼前。
  
  “先生,债券一日售罄,民间求购者仍众。是否……应再增发一部分,以慰那些向隅之人?”
  
  李逸尘微微摇头。
  
  “殿下,此事不急。”
  
  “不急?”李承乾略感诧异。
  
  “如今势头正好,民间信重,岂非趁热打铁之良机?”
  
  “非也。”李逸尘目光沉静,缓缓道。
  
  “信用如水,贵在细水长流,盈满则溢。债券之价,亦有其度。”
  
  “如今初发即罄,市面必然奇货可居,其转手之价,恐已远超票面。”
  
  “此时若贸然增发,看似满足了求购之欲,实则可能冲击市价,反而损害持有者之利,动摇信用之基。”
  
  他见李承乾仍有惑色,进一步解释道。
  
  “这就如同蓄水之池,水位高低,需有调控。当市面债券之价明显过高,滋生投机泡沫之时,适时、适量释放新券,方可平抑其价,使其回归常轨。”
  
  “此乃维系信用长久之道。而今,首批发售之效尚未完全显现,西州之事亦在起步,此刻当务之急,是稳妥用好这十五万贯,做出实效,让持券者见到回报之望。”
  
  “如此,信用方能根深蒂固。届时,再议增发,方可水到渠成,其价更稳,其信更坚。”
  
  李承乾凝神细听,虽觉其中道理深奥,并非全然明了。
  
  但基于对李逸尘的信任,以及近日所学“权衡”、“度”之要义,他按下心中急于求成的念头,点了点头。
  
  “先生深谋远虑,学生明白了。便依先生之言,暂不增发,先着力于西州实务。”
  
  他话音方落,殿外便传来宦官略显急促的通传声。
  
  “殿下!陛下口谕,召殿下即刻前往两仪殿见驾!”
  
  “孤……知道了。”
  
  李承乾的声音平稳下来,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沉静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