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25章 阶级?(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

第125章 阶级?(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

第125章 阶级?(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 (第1/2页)

翌日。
  
  东宫,偏殿。
  
  晨光透过窗棂,在殿内铺洒下一片片规整的光斑,细微的尘埃在光柱中无声浮沉。
  
  殿内依旧寂静,香炉中一缕青烟笔直上升,直至一定高度才缓缓散开。
  
  李承乾端坐于案后,一身素色常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的脸色仍带着大病初愈后的苍白,但背脊挺得笔直。
  
  案上并未如往常般堆积着文书,只有一盏清茶,热气袅袅。
  
  殿门被轻轻推开,李逸尘缓步走入。
  
  他依旧是那身青色伴读官服,步履平稳,神态恭谨。
  
  他行至殿中,依礼躬身,动作与往日并无二致。
  
  “臣李逸尘,参见殿下。”
  
  李承乾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李逸尘身上,
  
  李逸尘走到自己平日所在的席位上,端正跪坐下去。
  
  殿内陷入一种奇特的静谧。
  
  李逸尘迎着太子投来的视线。
  
  那目光不再像以往那样,或是充满躁动不耐的火气,或是被阴郁笼罩的算计,亦或是短暂兴奋后的虚浮。
  
  它变得沉静,带着一种审视,以及更深层的东西——
  
  一种洗去铅华后的澄澈,以及在这澄澈之下悄然滋生的、对未知领域的探寻欲。
  
  李逸尘心中了然。
  
  他之前的冒险一搏,那番近乎“诛心”的引导与信念重塑,看来是奏效了。
  
  太子脑海中那些基于恐惧和逆反的、可能导致速败的极端危险想法,至少暂时被压制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也更为稳固的求知与求变的状态。
  
  这,正是他需要的局面。
  
  时间一点点流逝。
  
  良久,李承乾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不高,还带着一丝病后的沙哑,却异常平稳,没有任何铺垫,也没有任何情绪化的表达。
  
  只有简短的四个字。
  
  “先生教我。”
  
  称呼变了。
  
  从以往的直呼其名“逸尘”,或者带有上位者姿态的“卿”,变成了“先生”。
  
  李逸尘脸上并未露出任何讶异或受宠若惊的神色。
  
  “殿下请问。”
  
  李逸尘开口,声音同样平稳。
  
  他没有问“教什么”,因为李承乾那句“先生教我”是开放性的,意味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他的手上。
  
  李承乾看着李逸尘,目光沉静。
  
  他略一沉吟,似乎是在整理思绪。
  
  “学生近日卧榻,反复思量先生此前所言。为何为君?何为治国?思绪纷杂,难以理清。”
  
  “然觉其根本,或在于民。先生曾言及民间疾苦,佃户鬻子,边民困顿……”
  
  “这些,皆与民相关。然则,朝廷施政,亦常言安民、抚民。这民之一字,看似简单,内里乾坤,究竟如何?”
  
  “望先生解惑,从根本处为学生剖析。”
  
  李逸尘微微颔首。
  
  太子能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指向“根本处”,说明他之前的引导已经开始发酵。
  
  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足以引向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分析。
  
  “殿下能思及此,可见进益。”
  
  李逸尘先肯定了一句,随即切入正题。
  
  “欲明‘民’之乾坤,需先明其构成,其分野。自古有‘四业分民’之说,殿下可知其详?”
  
  “四业分民?”李承乾思索片刻,回答道,“《管子》中所言,‘士农工商’四民。此乃国之石民,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正是此说。”李逸尘点头。
  
  “齐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其治国之策,这‘四业分民’乃重要一环。然则,殿下可知,管仲当年行此策,他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
  
  李承乾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愿闻其详的神情。
  
  “请先生细说。”
  
  “我们先说它最早的意思。”
  
  李逸尘开始系统性地阐述。
  
  “管仲所处,乃春秋乱世,列国争霸。他的核心目标,在于富国强兵,成就霸业。所以他的一切政策,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四业分民,首要目的,并不是后世简单理解的身份划分或身份固定,而是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国家,更好地收取赋税。”
  
  “有效管理?收取赋税?”李承乾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他并非完全陌生。
  
  但如此直接地与“四业分民”联系起来,让他感到一种新的视角。
  
  “不错。”李逸尘解释道。
  
  “让士人的儿子一直做士人,使其集中居住,便于教导忠义、礼法、权谋,培养治理国家与统领军队之人才,保证官僚与军官队伍的稳定来源与专业素养。”
  
  “让农民的儿子一直务农,使其聚居乡野,专事耕稼,便于管理土地、征收粮赋,确保国家最基础的粮食与财政收入。”
  
  “让工匠的儿子一直做工匠,集中于官营作坊,专司器械、营造,保证军备与宫室器用的质量和供应。”
  
  “让商人的儿子一直经商,便于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并通过关税市税方面增加国库收入。”
  
  李逸尘稍作停顿,让李承乾消化一下。
  
  “此策之妙,在于将国民按其对于‘富国强兵’这一核心目标的直接贡献度,进行了功能性的划分与固化。”
  
  “让各行各业世代相传,减少流动,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确保了国家能够稳定、高效地从各行各业获取所需资源,尤其是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那里,获取粮食和人力。”
  
  “故而,《管子》有云:‘定四民之居’,使‘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从而达到‘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的效果。”
  
  “本质上,这是一种服务于国家争霸目标的社会资源动员与管控体系。”
  
  李承乾听得入神,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划动。
  
  他读过《管子》,也知晓“四业分民”,但从未有人如此直白地剖析其背后的统治逻辑。
  
  这与他以往所学的“教化百姓”、“各安其业”的仁义说教,大相径庭,却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脉络。
  
  “所以,”李承乾若有所思道。
  
  “管仲此举,并非单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更是为了……便于君王统治,便于国家聚敛资源,以行霸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