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27章 高祖皇帝如何说?(求打赏!!!求月票!!!求订阅!!!)

第127章 高祖皇帝如何说?(求打赏!!!求月票!!!求订阅!!!)

第127章 高祖皇帝如何说?(求打赏!!!求月票!!!求订阅!!!) (第1/2页)

“其一,竭泽而渔之患。”
  
  李承乾目光扫过李骥和长孙无忌。
  
  “此次债券售罄,看似轻松,实则乃首次试行,加之朝廷信誉为担保,民间好奇与信任迭加,方有此效。”
  
  “若立刻大规模增发,民间资财并非无穷无尽,此次购买者,多为长安及周边富户豪商。”
  
  “短时间内连续抽取巨资,恐伤及民间元气,影响市面流通。此非不劳民力,而是暗耗民力,若因此导致商事凋敝,反为不美。此非敛财,实为竭泽而渔。”
  
  他点出了民间资财有限这个现实问题,这让提出予取予求的长孙无忌微微蹙眉。
  
  “其二,物以稀为贵之理。”
  
  李承乾继续道:“崔侍使君市井有向隅而叹者,正因‘稀少’,众人方觉其珍贵,争相求购。”
  
  “若债券如寻常之物,随处可得,其价值何在?”
  
  “人心如此,物稀则贵,物多则贱。一旦增发过量,债券充斥市面,其价必跌。届时,首批购券者见手中债券贬值,会作何想?他们是否会认为朝廷行事轻率,不顾他们的利益?”
  
  “此举,岂非寒了那些最初支持朝廷之人的心?失信于民,其害深远。”
  
  他巧妙地利用了崔敦礼平息民怨的理由,反向推导出可能引发民怨的后果,直指“信用”核心。
  
  房玄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微微颔首。
  
  他精通政务,深知人心和物议的重要性。
  
  “其三,实效未显之虑。”李承乾最后看向李世民,语气恳切。
  
  “父皇,这十五万贯,名义上是为西州重建。如今钱刚入库,西州之事方才起步,一砖一瓦尚未见成效。”
  
  “若此时便急于增发,民间会如何看待?他们会怀疑,朝廷发行债券,究竟是为了西州,还是仅仅为了敛财?”
  
  “民间对债券的信任将大打折扣。届时,莫说增发,恐怕连后续再想发行其他债券,亦无人问津矣。”
  
  他紧紧扣住“西州”这个名义上的用途,指出急于增发在舆论和实际效果上的风险。
  
  李承乾说完,再次躬身。
  
  “父皇,诸位相公,儿臣非不愿为朝廷分忧,实是以为,债券之事,关乎朝廷信誉,关乎民间信心,宜稳不宜急。这首次成功,如同幼苗初长,需细心呵护,待其扎根稳固,枝繁叶茂,届时再考虑扩大规模,方是长久之道。”
  
  “若贪图一时之利,拔苗助长,恐非社稷之福。”
  
  “儿臣愚见,当前首要之务,乃是用好这十五万贯,尽快在西州做出成效,让天下人看到,购买朝廷债券,确能得利,朝廷之信,重如泰山。”
  
  “如此,信用根基牢固,将来何愁不能发行更多债券,筹措更多资金?”
  
  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
  
  李承乾没有引用李逸尘的原话,但他将“信用”、“稀缺性”、“长期利益”这些核心概念。
  
  用“竭泽而渔”、“物以稀为贵”、“实效”、“朝廷信誉”等话语包装起来,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地反驳了增发之议。
  
  李世民脸上的意动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并非听不进道理的昏君,太子所言,句句在理,且都站在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角度。
  
  那种急于获取资金的冲动,被太子一番冷静的分析渐渐压了下去。
  
  李承乾话音落下,两仪殿内陷入了一片异样的沉寂。
  
  唯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以及几位重臣略显深重的呼吸声,在空旷的殿宇间细微可闻。
  
  李世民端坐于御榻之上,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蟠龙雕纹,深邃的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他并未立刻表态,仿佛在咀嚼太子方才那番条分缕析的陈述。
  
  兵部尚书李勣眉头紧锁,他性子更直,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洪亮却带了几分犹疑。
  
  “太子殿下所虑,亦不无道理。只是……这民间资财,当真如此不经耗费?”
  
  “我大唐如今海内承平,商贾往来频繁,东西两市繁荣,一日十五万贯便伤及元气,是否……过于危言耸听?”
  
  他掌管军事,对经济庶务虽非全然不通,却也难及其深,此刻更忧心边镇军备的窘迫。
  
  长孙无忌轻轻捋了捋胡须,目光低垂,并没有接话。
  
  高士廉微微颔首,他资历最老,说话更显沉稳持重。
  
  “太子殿下能思虑至此,老臣心慰。谨慎些,总无大错。只是……陛下,如今各处都等着钱粮救急。”
  
  “太子殿下所言长远之虑,自是应当,然眼前困局,亦不可不虑啊。”
  
  他将现实困境摆出,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房玄龄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他身为尚书左仆射,总领政务,看问题更为全面。
  
  “殿下所提三点,确为老成谋国之言。信用之基,在于稳固,在于兑现承诺。急于求成,恐生弊端。”
  
  “然则,高公所言亦是实情。臣以为,或可折中,不必立刻大规模增发,但可着手研究,拟定后续增发之章程、额度与时机,待西州初见成效,便可顺势推出,既可解朝廷急需,亦不至于动摇根本。”
  
  崔敦礼则保持沉默。
  
  李世民将众臣反应一一看在眼中,心中念头飞转。
  
  太子这番分析,条理清晰,直指要害,尤其是“竭泽而渔”和“失信于民”两点,确实切中了他内心深处对“轻易得来巨资”的一丝隐忧。
  
  他目光再次落到李承乾身上,只见对方面容平静,眼神沉稳,虽带着病后的苍白,却并无丝毫怯懦或闪烁,那份沉静的气度,竟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感到一丝陌生。
  
  “嗯。”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太子所虑,不无道理。债券之事,关乎朝廷信誉,确需慎重。增发之议,暂且搁置。”
  
  他一句话定了调子,李勣脸上闪过一丝失望,长孙无忌眼帘低垂,看不出情绪,高士廉和房玄龄则微微躬身,表示遵从。
  
  然而,李世民话锋随即一转,目光扫过殿内众臣,语气变得深沉。
  
  “然则,此债券之法,既能不增税赋而聚巨资,实乃缓解国库压力之一途。朝廷不可因噎废食,亦不能始终依赖东宫操持。今日既然议及此事,便需有个长远计较。”
  
  他略一停顿,继续道:“太子,崔卿,你二人暂且至偏殿等候,朕与几位相公,尚有他事商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