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31章 学生……实在难以安心。(求月票!!!)

第131章 学生……实在难以安心。(求月票!!!)

第131章 学生……实在难以安心。(求月票!!!) (第2/2页)

两仪殿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山东道曹、濮、齐数州蝗灾的六百里加急文书,如同一块巨大的寒冰,压在了每一位在场重臣的心头,也压在了帝国主宰者的御案之上。
  
  李世民面色沉郁,手指捏着那薄薄却重若千钧的绢帛,指节微微泛白。
  
  他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等人,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沙哑。
  
  “诸卿,都看过了?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唐俭率先出列,他眉头紧锁,脸上是惯常的严肃与此刻深切的忧虑。
  
  “陛下,急报所言,蝗蝻滋生,势已蔓延,田稼受损严重。当务之急,乃即刻下诏,严令山东道诸州、县,即刻组织官民人等,全力扑杀。”
  
  “需划定区域,明确职责,令刺史、县令亲赴田间督战,不得有误。此乃第一要务。”
  
  李世民微微颔首,这是应有之义,也是历朝历代应对蝗灾最直接的手段。
  
  “可。玄龄,中书省即刻拟旨,以六百里加急发往山东道及邻近各州。”
  
  “臣遵旨。”房玄龄躬身领命,随即补充道:“陛下,扑杀需人力,亦需章程。”
  
  “或可参照前朝及武德年间旧例,以保、里为单位,划定地段,规定数额,令百姓分组扑打,缴纳蝗虫以验成效。官府可酌情给予少量钱粮或减免部分徭役作为激励。”
  
  “准。”李世民言简意赅。
  
  “此事由尚书省协民部,速定细则,下发执行。”
  
  高士廉此刻抬起眼,目光沉静却带着力量。
  
  “陛下,扑杀固然紧要,然灾情既生,民生已困。朝廷需即刻着手赈济事宜,以防流徙,安定人心。”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臣闻灾区已有粮价波动之兆。请陛下明示,朝廷将如何应对粮价,又如何调拨赈济钱粮?”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也是殿内众人心知肚明的难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掌管国库的太府卿。
  
  唐俭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深吸一口气,出列奏对。
  
  “陛下,魏侍中所言,正是臣所深忧。去岁关中略有歉收,今春各地用度亦繁,太仓、含嘉仓存粮,需保障京师、边军及各地常平仓调剂,若大规模调往山东,恐……恐力有未逮。”
  
  “且转运耗费巨大,路途迢迢,恐缓不济急。”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粮价……依常例,遇此灾荒,官府当设常平仓出粜,平抑物价,严禁奸商囤积居奇,抬价牟利。然……”
  
  他话未说尽,但殿内众人都明白,常平仓那点存粮,面对数州之灾,无异于杯水车薪。
  
  强行抑价,往往导致有价无市,粮食隐匿,黑市横行,结果可能更糟。
  
  李世民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陷入深思时的习惯动作。
  
  他何尝不知唐俭的难处,国库空虚,是他这个皇帝心头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
  
  “戴卿,依你之见,太仓能挤出多少粮食,可供山东赈济?”
  
  唐俭在心中飞快盘算,最终报出一个谨慎的数字。
  
  “陛下,若挤兑各仓,并暂停部分非紧要支用,或可先调拨粟米五万石,速运山东。”
  
  “然此数,于数州灾民而言,恐仅能维系旬月粥厂,难解根本之困。”
  
  五万石。
  
  这个数字让殿内气氛更加压抑。
  
  对于可能涉及数十万甚至更多灾民的大灾,这确实是太少了。
  
  长孙无忌此时开口,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务实的冷静。
  
  “陛下,戴大人所言俱是实情。国库艰难,人所共知。”
  
  “然赈济不可不行。臣以为,除朝廷调拨外,或可令山东邻近诸道,如河南、河北,设法筹措部分粮米,就近支援。”
  
  “同时,严令灾区州县,开义仓赈贷。此乃太祖皇帝立制之本意,正为应对此等不时之需。”
  
  义仓,本是隋朝创立,本朝沿袭,由地方民间储粮,以备灾荒。
  
  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因管理不善或被地方豪强把持,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高士廉接过话头,语气沉重。
  
  “义仓之议,固是良法。然据老臣所知,山东诸州义仓,经前隋之乱,本朝初立时损耗颇大,后续补充亦非全然足额。”
  
  “且吏治若有不清,恐赈贷之粮,未必能尽数落到灾民手中。此事,需遣得力御史,前往督查。”
  
  李世民听着,心中一股烦躁之意升起。
  
  又是钱粮,又是吏治,层层迭迭的困难,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束缚着手脚。
  
  他强压下这股情绪,沉声道:“义仓必须启用!传旨山东道,令各州县即刻核查义仓存粮,全部用于此次赈济。”
  
  “若有贪墨挪用、延误赈机者,刺史、县令以下,俱以重罪论处!另,着御史台选派精干御史,持朕敕令,前往灾区,巡查赈务,纠劾不法。”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道。
  
  但这“圣明”背后,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执行难。
  
  “还有,”李世民目光锐利地看向唐俭,“除了官仓、义仓,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家中仓廪充实。能否晓谕他们,出粮助赈?朝廷可给予旌表,或许以些许优免?”
  
  这便是劝捐了。
  
  唐俭心中苦笑,面上恭敬回答:“陛下,臣已思及此。然……此等事,强令恐生怨怼,唯有劝导。”
  
  “其态度……未可知也。或可尝试,但臣不敢担保成效。”
  
  李世民冷哼一声,没有再说。
  
  他深知那些世家大族的做派,在国家艰难时,让他们拿出真金白银,绝非易事。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烛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每个人都感到肩上的压力。
  
  蝗灾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而应对之策却处处掣肘。
  
  兵部尚书一直未曾发言,此时忍不住道:“陛下,蝗灾凶猛,若处置不当,流民四起,恐生内乱。是否需调遣附近折冲府军士,协助地方维持秩序,弹压可能出现的骚动?”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尚未至此。动用军队,易使民心恐慌,反为不美。当前首要,仍是扑蝗与赈济。只要百姓有一口饭吃,不至饿殍遍野,便乱不起来。”
  
  他话虽如此,但内心同样警惕。
  
  前隋末年,多少烽烟起于饥馑。
  
  他绝不允许大唐重蹈覆辙。
  
  房玄龄沉吟良久,再次开口。
  
  “陛下,臣思及汉元帝时,关东大水,朝廷曾令饥民可就食江淮间。”
  
  “今山东蝗灾,是否可效仿古法,准许部分灾民,迁徙至淮南、荆襄等丰收之地就食,以减轻灾区压力,分散赈济负担?”
  
  “徙民就食……”李世民重复着这四个字,眉头紧锁。
  
  这同样是古老的办法,但执行起来同样困难重重。
  
  “徙民途中,如何管理?粮草如何接济?到达之后,如何安置?是否会引发两地矛盾?玄龄,此议牵涉甚广,需详加斟酌。”
  
  他想起太子近日对西州徙民事务的执着,心中微动,但随即按下。
  
  西州是边疆开拓,情况不同。
  
  内地大规模徙民,动辄引发社会动荡,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
  
  高士廉再次发声,语气坚定。
  
  “陛下,无论采取何策,朝廷当下定决心,速做决断。诏令需明,赏罚需信。”
  
  “扑蝗不力者,赈济不公者,当严惩不贷。唯有朝廷展现出雷霆手段与决然之心,地方官吏方不敢懈怠,奸猾之徒方不敢妄动。”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高士廉的话说到了他心坎上。
  
  作为帝王,在此危难之时,必须展现出绝对的权威和决心。
  
  “高卿所言极是。拟旨:山东道蝗灾,乃当前国事第一要务。着令山东道行台、诸州刺史,全力以赴,扑蝗赈灾。凡有玩忽职守、救治不力,致灾情扩大、民怨沸腾者,无论官职大小,朕必严惩不贷!凡有能吏,扑蝗得力,安抚有方,保全生民者,朕不吝爵赏!”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志。
  
  “臣等遵旨!”众臣凛然应诺。
  
  具体的方略就在这压抑而务实的讨论中,一条条初步确定。
  
  全力扑杀,参照旧例加以细化。
  
  调动一切可能粮源进行赈济,包括官仓、义仓,并尝试劝捐。
  
  严令地方,加强监察,管控粮价。
  
  暂不考虑大规模徙民和动用军队……
  
  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些措施大多仍是沿袭旧制,能否有效遏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荒,仍是未知之数。
  
  国库的空虚,吏治的可能的弊端,地方大族的观望,以及那遮天蔽日的蝗虫本身,都是巨大的挑战。
  
  李世民看着领命而去、步履沉重的众臣,独自留在空旷的大殿中。
  
  他走到巨大的《舆地图》前,目光落在山东道那片广袤的区域上。
  
  “蝗灾……民心……”他低声自语。
  
  他知道,这场灾难不仅是对大唐物资储备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贞观天子统治能力的考验。
  
  若处理不当,之前积累的声望、好不容易稳定的局面,都可能受到冲击。
  
  他回想起登基之初,同样天灾不断,那时他是如何熬过来的?
  
  靠的是与群臣同心协力,靠的是不眠不休的操劳,靠的是那股不信天命、只信人事的锐气。
  
  如今,那股锐气还在吗?
  
  他自己,还有这满朝文武,是否已被承平日久消磨了心志?
  
  一种深深的疲惫感袭来,但随即被他强行驱散。
  
  他是李世民,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
  
  他绝不能,也绝不会被一场蝗灾打倒。
  
  “传朕口谕,自明日起,朕之日食减半,直至山东灾情缓解。”
  
  他对着空寂的大殿,沉声吩咐。
  
  守在殿外的王德心中一颤,连忙躬身应下。
  
  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他对自己,对天下人的一种告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