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太子这一手,太狠了!
第143章 太子这一手,太狠了! (第1/2页)周明远跪在地上,涕泪横流,将所知一切和盘托出。
德丰粮行如何受崔家指使,如何胁迫百姓不得与东宫交易,如何暗中囤积居奇、操控粮价,甚至几次与他往来传递消息的细节、所收受的“辛苦钱”的数目和存放地点,都说得清清楚楚。
他为了活命,还将偷偷抄录的密信副本和账簿藏匿之处也一并供出。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听着,直到周明远再也说不出新东西,伏在地上只剩下呜咽,他才缓缓开口。
“带他下去,按他所言,起获赃证。”
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波澜。
卫士将软成一滩烂泥的周明远拖了出去。
帐内只剩下李承乾、窦静和王琮。
空气凝重。
“殿下,”窦静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带着一丝兴奋。
“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是否立刻派人查封德丰粮行,捉拿崔家相关人等?”
李承乾没有立刻回答,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沉。
周明远的供词和即将起获的物证,足以将崔家钉死在抗旨不尊、扰乱赈灾的罪名上。
但他知道,像崔家这样的庞然大物,绝不会坐以待毙。
“查封粮行,控制所有账房、管事,一个不许走脱。”
李承乾下令。
“但暂不直接动崔府的人。孤倒要看看,他们接下来如何应对。”
王琮微微皱眉。
“殿下的意思是?”
“崔家树大根深,在朝在野盘根错节。他们敢如此行事,必有后手。”
“直接打上门去,他们或可断尾求生,或可狡赖攀诬,反而不美。”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让他们自己把尾巴露出来,我们再动手,方能一击毙命,也让天下人看清他们的嘴脸。”
窦静和王琮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钦佩。
太子殿下经过这几番历练,思虑愈发周详,手段也愈发老辣。
果然,查封德丰粮行、控制相关人员不到半日,清河崔氏在兖州的掌事人,一位名叫崔瀚的族老,便手持名帖,来到了太子行辕求见。
李承乾在议事帐接见了他。
崔瀚年约五十,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暗纹锦袍,气度非凡。
他进门后,依礼参拜,姿态从容。
“草民崔瀚,参见太子殿下。”
“崔老先生请起。”
李承乾虚抬了抬手,语气平淡。
“不知老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崔瀚站起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沉痛。
“殿下,草民此来,是代表家族向殿下请罪。家门不幸,出此孽障,竟敢做出此等欺上瞒下、扰乱赈济之事,实乃崔氏之耻!”
他顿了顿,偷眼观察太子神色,见对方面无表情,心中微凛。
“经家族内部紧急查证,此事皆因家族派驻兖州的总管事崔德利一人贪欲熏心,胆大妄为所致。”
“此人已被家族拿下,听候殿下发落。家族管教不严,致使此獠祸乱地方,惊扰殿下,崔氏上下,惶恐无地,甘愿受殿下任何责罚,并愿献出部分存粮,以助殿下赈灾,弥补过失。”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和一份供状,双手呈上。
“此乃崔德利画押之供状,及其贪墨之家财清单,另有崔氏捐献粮米五千石之凭据,请殿下过目。”
窦静上前接过,转呈给李承乾。
李承乾扫了一眼供状,上面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那个名叫崔德利的总管事身上。
称其是利欲熏心,背着家族胡作非为。
供状写得滴水不漏,签字画押俱全。
礼单上的数字也颇为可观,五千石粮食,对于缓解当前粮荒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
崔瀚垂首而立,心中却稍定。
他相信,面对一个已经认罪的“替罪羊”和实实在在的五千石粮食,即便是太子,也该见好就收了。
毕竟,彻底撕破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帐内一片寂静。
李承乾将供状和礼单轻轻放在案上,目光平静地落在**崔瀚**脸上。
“崔老先生,”
李承乾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
“崔氏乃山东望族,诗礼传家,想必最重规矩。”
崔瀚连忙躬身。
“殿下所言极是。”
“嗯,”李承乾微微颔首。
“既如此,孤希望崔家今后能严加约束族人,谨守臣节,莫要再行差踏错,辜负了这诗礼传家的清名。”
崔瀚心头一震。
太子语气平和,甚至没有一句重话,但那“谨守臣节”、“莫要再行差踏错”几个字,却像无形的鞭子,抽在他的心上。
他听懂了,这是太子的警告,是要崔家从此安分守己,否则下次,就绝不是交出区区一个崔德利能了事的。
他面上不露丝毫表情,只是深深一揖,语气恭顺如常。
“草民谨记殿下教诲。崔家必定整肃门风,严束子弟,恪守本分,不负朝廷,不负殿下。”
“如此甚好。”
李承乾语气淡然,不再多言。
崔瀚知趣地告退,走出大帐。
帐内,李承乾看着崔瀚离去的方向,眼中冷意凝聚。
他转向窦静与王琮。
“传孤令!”李承乾声音斩钉截铁。
“兖州别驾郑贤、长史王弘、司马张蕴,身为州郡佐贰,于赈灾紧要之际,或敷衍塞责,或知情不报,或与地方豪强往来暧昧,即刻革去官职,押送长安,交由吏部、大理寺议处!”
“瑕丘县令周明远,虽检举有功,然此前贪墨渎职,罪证确凿,革职查办,家产抄没!”
“崔德利及一干涉案管事、胥吏,依律严惩,决不姑息!”
一连串的命令发出,让窦静和王琮心中剧震。
殿下这是要将兖州上下的官员几乎一锅端了!
“至于空缺职位,”
李承乾略一沉吟。
“由东宫属官及随行各部干员暂行署理。兖州政务,暂由王琮协理。”
“吏治整顿及赈灾调度,由窦静督办。具体人选名单即刻拟订,报孤核准后,即刻履职,不得延误!”
“臣等遵旨!”窦静、王琮压下心中激动,躬身领命。
他们并非直接担任地方官职,而是以太子特使的身份“协理”、“督办”,名正言顺,又不违体制。
这是将兖州乃至山东的一部分实权,直接掌握在东宫手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