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共和的曙光
第113章 共和的曙光 (第2/2页)在确定了建都武汉后,向拯民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整个议事厅也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预感到,将有石破天惊的话说出来。
“诸位,”向拯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国都已定,那么,我们这个新生的‘华夏’,该实行什么样的国体?该由谁来领导?如何领导?”
这些问题如此直白,如此尖锐,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屏住了呼吸。
向拯民的目光扫过全场,从那些饱读诗书的文士,到身经百战的将领,再到各地各族代表,缓缓说道:“昨夜我与几位先生深谈,思之再三。我以为,我们这个从血与火中诞生的新朝,绝不能再走历代王朝的老路!”
“什么?”下面一阵骚动。不走老路,那走什么路?
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中,向拯民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决定:“我提议,废除帝王制度!”
“哗——”
整个议事厅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废除帝王制度?这简直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认知!
“这、这怎么可以!”一位年老的士绅猛地站起身,脸色煞白,“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没有皇帝,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是啊!历朝历代,哪有不要皇帝的道理?”
质疑声、反对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王夫之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一开口,反对的声音立刻小了许多。
“诸位稍安勿躁。”王夫之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异常坚定,“老夫请问诸位,这千百年来,王朝更替,兴衰循环,苦的是谁?”
他不等众人回答,自顾自说了下去:“苦的是天下苍生!一姓之兴,万骨皆枯;一姓之亡,血流成河。为何?就是因为这天下成了一家一姓之私产!”
“如今,我们既然要建立‘华夏’,要开创前所未有之新局,为何还要抱着这腐朽的帝制不放?”王夫之越说越激动,“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
顾炎武也站起身,声如洪钟:“船山先生说得对!帝王者,家天下也。我们要建立的,是公天下!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一个皇帝骑在天下人头上?”
两位大儒的发言,让许多反对者哑口无言,但脸上仍带着疑虑和不安。
向拯民知道,是时候抛出具体的方案了。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清晰地说道:“不行帝制,不代表没有领袖,不代表没有秩序。我提议,实行三权分立之共和制!”
“三权分立?共和制?”这些陌生的词汇让众人面面相觑。
“对!”向拯民解释道,“所谓共和,就是天下为公,共同治理。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防止任何一方专权。”
他详细阐述道:“立法权归于议会,由天下百姓推举贤能组成,负责制定律法,监督政府;行政权归于政务院,最高长官称总理,负责管理全国各项行政事务;司法权归于大理院,独立审判,不受干涉。”
这个新颖的构想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许多年轻士子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们从这构想中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那么,”一个年轻的声音怯生生地问道,“大帅您呢?您在何处?”
向拯民微微一笑:“国家需要一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袖。这个领袖,不称皇帝,而称总统。总统总管军政大事,对外代表国家,但总统不是世袭,不由血统决定,而是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有限,对议会负责,受律法约束。”
这个完整的构想抛出来后,会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这惊天动地的变革。
废除帝制,实行共和;选举总统,三权分立......这其中的每一条,都足以颠覆千百年的传统。
忽然,那位苗家长老站起身,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说道:“我们苗家寨子里有事,都是请寨老们一起商量着办。大帅说的这个‘共和’,听着就像我们寨老议事,好!比一个人说了算好!”
这朴实的比喻,让许多还在犹豫的人豁然开朗。
李定国猛地一拍大腿,洪亮的声音响彻大厅:“我李定国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我知道,跟着向大帅,咱们从几万人打到今天这个局面,不是靠哪一个人的英明,是靠大家伙齐心协力!这共和制,听着就对我们武将的脾气!总不能咱们流血流汗打下的江山,以后又成了某个人家的私产,咱们还得跪着称臣吧?”
他这番直白的话,说出了许多武将的心声,也打动了不少文官。
顾炎武抚掌笑道:“李将军此言,话糙理不糙!正是如此!共和共和,共同和睦,天下为公!”
王夫之也颔首道:“此制若能行,可破千年循环之弊政,开万世太平之基业。老夫,赞同!”
随着这几位重量级人物的表态,会场的风向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代表开始认同这个前所未有的新制度。
向拯民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华夏的历史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当最后一项决议在大多数代表的赞同声中通过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再次泛白。
连续两天的会议,确定了这个新生国家的三大基石:军管会稳定地方,定都武汉以图发展,建立共和制以开新天。
向拯民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清晨凉爽的空气涌进闷热的议事厅,东方天际,朝阳正喷薄欲出,将万道金光洒向苏醒的武昌城。
他看着这座即将成为新国都的城市,看着远处长江上已经开始忙碌的舟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和责任。
道路已经选定,接下来,就是如何走好这条前所未有的共和之路了。
而此刻,厅内的众人也都站起身,默默地望着窗外的曙光。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参与创造历史的激动和使命感。
一个新的时代,就在这个清晨,悄然开启了它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