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好事将近
第58章 好事将近 (第2/2页)石生应着,抡起锄头往下砸,“咚”的一声,土块裂开细纹,阳光钻进裂缝里,把土晒得暖烘烘的。
柳月娘家的院子里,聚了四五个妇人。她们坐在向阳的石阶上,手里的针线在粗布上来回穿梭。柳月娘正纳鞋底,麻线穿过布眼,发出“嗤”的轻响,针脚又密又匀。“:大丫娘,大丫的棉袄,袖口得再放宽点,明年还能穿。”她笑着说,手里的鞋底是给周挂花做的,上年纪的人脚凉,她特意纳得厚实些。
林青竹手里拿着块靛蓝粗布,正裁小褂,布料是鹿鸣从镇上换回来的。
“月娘,你这针线活是咱村里第一好。”有人打趣,“等你过几天嫁过去了,石生可就成了咱们村穿的最好的汉子了。”
柳月娘的脸腾地红了,针扎在手指上,赶紧往嘴里吮了吮,惹得众人一阵笑。
村头的老槐树下,男人们正忙着编东西。鹿鸣削着柳条,刀刃在他手里转得飞快,柳条被削得又细又匀,泛着青白色的光。“这柳条得泡过才不脆。”他说着,把削好的柳条扔进旁边的水盆里,“编筐子得用三年生的柳条,结实。”
云雀爹正蹲在地上,用高粱杆编席子,手指翻飞间,金黄的杆儿就排得整整齐齐,边缘用细篾固定住,“这席子铺在炕上,冬天不凉,夏天不热。”旁边堆着刚编好的篓子,有的圆口,有的方底,都是家用的物件,等着晾干了就能用。
白未晞回到院子,就见草棚口堆起了小山似的干草和麦秸。钱老汉拄着棍子站在旁边,他孙子正帮着把最后一捆麦秸摞上去。“未晞丫头,这是给大骡子的。”钱老汉笑得眼睛眯成条缝,“你家骡子秋收时帮了大忙,这点草料不算啥。”
狗子娘也拎着半筐豆饼过来:“给大骡添点料,看这些天都瘦了。”
柳月娘从灶房里出来,往每人手里塞了块刚烤好的野薯,香气在门口散开。大骡子从棚里探出头,鼻子里喷出白汽,看着那堆草料,尾巴甩得欢快。
夕阳把村头的炊烟染成了橘红色。学堂的读书声歇了,孩子们一窝蜂的往出跑跑。田地里的男人们扛着锄头回来,裤脚沾着泥土。妇人们收拾起针线,说着笑着往家走。槐树下的柳条和高粱杆还在阳光下晒着,编了一半的席子露着整齐的纹路。柳月娘把晒干的棉袄收进柜子时,柜板上大红嫁衣的并蒂莲开的耀眼。
白未晞坐在门槛上,看着大骡子在棚里嚼着干草,听着柳月娘在屋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调子轻快得像沾了蜜。
夜色弥漫时,林茂正蹲在灶台前添柴。灶膛里的火光舔着干柴,把他脸上的沟壑照得忽明忽暗,锅里炖着的芦萉汤“咕嘟”冒泡。
石生掀帘进来时,带了股夜寒,“叔,我跟月娘说了,她咋都成,就等您拿主意。”
林茂往灶里塞了根松枝,火星“噼啪”溅出来:“坐。说正事。”他用铁勺搅了搅锅里的汤,“那就按之前说的,拜高堂就用你们爹娘的的牌位,磕三个头,就算认了亲。聘礼嫁妆都免了,总归就是你俩过日子。”
石生点头,手在膝头搓着:“就……就酒席的事,我琢磨着……”
“关于酒席,咱不图铺张,就图个热闹。”
林茂把火压小了些,往灶门口挪了挪:“场地就用你家院子。你那三间土坯房,院子够大,让村里人帮忙搭个草棚,挡挡风寒。桌凳不用愁,挨家借,凑个八桌十桌的不难。”
“每桌八个菜就够了。”他掰着指头数,“荤菜就用你打的野味,不够就让鹿鸣提前出去买。
“素菜呢?”
“菜就在村里收,凑一筐就够了。”林茂往锅里撒了把盐,“再弄些蒸饼,熬一锅粟米粥。热热乎乎的,比啥都强。”
“酒……酒咋办?我酿的高粱酒还有两坛,够不?”
“我这还有五坛,够的。”林茂把铁勺往灶台上一搁,“掌勺就让刘雨来,她做的炖肉香。摘菜洗菜这些,云雀娘已经提过,她和锁头娘就行。”
“您的酒留着自己喝,我让鹿鸣从镇子里再买些就是。”石生连忙道。
“废话少说。”林茂摆了摆手,“那就这么定了。明儿你再跟月娘说道说道,看她还有啥想法,别委屈了人家。”
石生应着,看着锅里汤快煮好了,便起身要走。“喝一碗再走,暖和。”林茂招呼道。
“不了叔,我先回,有什么其他的明个还得来麻烦您。”
“石生。”老人站在灶门口,油灯的光从他身后照过来,把影子拉得老长,“日子是自己过的,你们俩都是好孩子,好好把日子过起来!”
石生重重点头,转身往外走。夜风带着点凉,吹在脸上却不冷。
屋里,林茂正喊孙女林青竹过来一起喝热气腾腾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