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的威力
流行歌曲的威力 (第1/2页)大白话檄文与活字印刷的组合,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袁术控制的淮南地区扩散。然而,吕子乔的“舆论攻心”组合拳,才刚刚打出第二招。
中军大帐内,吕布看着刚刚由工匠们利用简易活字排版、连夜赶印出来的第一批“讨逆传单”,满意地点点头。纸张粗糙,墨迹偶有模糊,但上面那些直白甚至粗俗的文字,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不错不错,这效率,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打印机,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革命性的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舆论战的成败。袁术老儿,准备好接受信息轰炸了吗?
这时,负责前线哨探的侯成回来禀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主公!那些传单……效果惊人!末将手下探马回报,在几个靠近前线的村落,甚至有百姓偷偷捡了传单,藏在怀里,私下传阅!一些袁军驻守的小营寨,士卒捡到后,虽不敢明着讨论,但私下里交头接耳,士气明显浮动!”
侍立一旁的夏侯惇闻言,粗犷的脸上难掩惊愕。他带兵多年,深知军心士气的重要,也用过斥候散播谣言,但如此大规模、成体系、直接以文字形式“投喂”敌方军民的方式,闻所未闻,效果更是立竿见影。这……这吕布的法子,虽上不得台面,竟真如此管用?区区几张纸,竟能动摇敌军根基?
程昱依旧沉默,但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用力,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比夏侯惇想得更深。
攻心为上,古已有之。然如此精准、高效、规模化地实施,实属罕见。吕布此人,已将“势”与“术”结合到了极致。他不只是在打仗,他是在……重塑规则!此子若不能为主公所用,必是心腹大患!必须尽快提醒主公!
吕布对侯成的汇报并不意外,现代信息战的威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最后落在夏侯惇和程昱身上。
“传单之效,已在预期之中。然,此物虽好,却有局限。”吕布缓缓开口,再次抛出一个让众人意外的观点,“需识字之人方能看懂,即便不识字,也需有人诵读讲解。传播速度,受限于纸张和投送能力。”
夏侯惇一愣,下意识问道:“那将军之意是……?”
吕布脸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吕子乔式的玩世不恭和洞察人心的狡黠,当然是多平台、多媒体、立体化轰炸啊!光有文字怎么行?得来点有声的,带旋律的,能让人上头的那种:“所以,本将军这第二招,要让这讨逆之声,‘唱’遍淮南!”
“唱?”夏侯惇再次懵了。程昱也抬起了头,眼中困惑与探究之色更浓。
“不错!”吕布站起身,走到大帐中央,仿佛一个即将登台的明星,“文字需要理解,需要载体。而歌声,尤其是朗朗上口、简单易记的民谣小调,可以直接钻进人的脑子里,扎根在心里!它不需要识字,无论是田间老农,还是军中莽汉,听上几遍就能哼唱。一传十,十传百,其传播之速,远超文字!”
他看向军中负责记录功曹、偶尔也负责一些庆典鼓乐的一名文吏,以及几个据说来自民间、会摆弄些乐器的士卒。
“你,还有你们几个,过来。”吕布招招手,“本将军有个想法,需要你们来实现。”
被点名的几人战战兢兢地出列,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吕布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音乐总监”的表演:
“咱们编几首小曲,就用淮南本地最流行的调子,比如那个《淮上采莲》的旋律就不错,稍微改得快一点,节奏感强一点。歌词嘛,要简单、押韵、有趣,还要狠!把袁术干的那些荒唐事,用最戏谑、最讽刺的方式唱出来!”
他略微思索,脑子里飞快地闪过现代各种魔性洗脑神曲的套路,随即即兴哼唱了几句,虽然不成调,但那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重复性已经初现端倪:“诶,大家听我言/淮南有个袁公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关起门来当皇帝/你说可笑不可笑?”(他用了类似数来宝的节奏,简单明快)
“仲家皇帝坐龙庭/屁股没热就被平/北边曹,西边刘/东边孙郎翻了脸/四面楚歌怎么办/抱着玉玺跳了井!”(歌词极度口语化,画面感极强,充满了诅咒和嘲讽)
“他的兵,饿肚皮/他的将,捞油水/他的后宫挤破头/百姓苦,无处说/这样的皇帝要他何用/不如早点来投诚!”
(直指现实困境,煽动反抗情绪)
吕布哼唱完这几段,帐内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那文吏和几个乐工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军国大事、讨伐逆贼,还能用这种……这种市井俚曲的方式表达?这简直是对“礼乐”的亵渎!
夏侯惇的脸憋得通红,他想笑,又觉得场合不对,最终化为一声重重的咳嗽。他实在无法理解,堂堂平南大将军,怎么能想出这种……这种玩意儿?伤风败俗!成何体统!这要是传出去,朝廷颜面何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