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盛大开幕
第128章 盛大开幕 (第2/2页)从他这里俯瞰,整个礼堂的布局尽收眼底:
台下,席位经过精心规划:
最前排是政治要员,士林清流及各派系全权代表;
其左翼是胡洪骍、梅贻琦等为首的文教界泰斗;
右翼是张公权、陈辉祖等工商金融巨子与华侨领袖;
中后排则是各界贤达、中级军官、社会团体代表。
这种布局既彰显了传统资历秩序,又巧妙凸显了知识、资本与海外力量在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政治智慧极高。
台上,深红色的幕布前,一字排开十一张座椅,桌上放置名牌、麦克风、茶水杯,间距恰到好处。正中央的位置,则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
八时整,礼堂内华灯齐放。
军乐团奏响《迎宾曲》,旋律庄重而充满希望。代表们在引导下悉数就座,交谈声渐渐平息,一种庄严的期待感在空气中凝聚。
八时二十分,全场灯光微微调暗,聚光灯打在主席台入口。
军乐声止,整个礼堂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八时二十五分整,主席台侧门准时开启。
主持人顾维钧率先走出。
他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金丝眼镜后目光沉稳,步伐从容,尽显国际级外交家的风范。
他走到主持席前,向台下微微鞠躬,随后以清晰洪亮、兼具中英文的声音宣布:
“国民救国会议开幕典礼,即将开始。恭请大会主席团成员入场!”
话音落下,军乐团奏起激昂的《进行曲》。
第一位步入会场的是张作相。
这位东北军政元老,身着戎装,面容敦厚坚毅。他的出席,象征着东北内部的团结与权力的平稳传承。台下响起热烈而敬重的掌声。
紧随其后的,是李宗仁上将的全权代表,一位精干的桂系中将。
他的出现,标志着强大的桂系军事力量对此会议的公开支持与认可,象征着地方实力派的向背。掌声中多了几分审视与考量。
第三位是于右任。
监察院院长,党国元老,美髯公,书法泰斗。他步伐稳健,神情肃穆,代表着党内监督与文人风骨。他的到来,无疑是对南京当局最大的否定。教育界、新闻界区域爆发出尤其热烈的掌声,饱含敬意。
第四位是蔡鹤卿。
北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华夏新式教育的奠基人,士林领袖。
第五位是谭延恺。
这位辛亥元勋、前主席,德高望重,堪称革命活化石。他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此次会议的历史合法性与革命正统性,仿佛将辛亥精神直接传承于此。掌声中充满了对历史与先贤的敬仰。
第六位,张汉钦。
当他挺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整个礼堂的空气仿佛被瞬间点燃!
他身着笔挺的东北边防军上将戎装(未佩枪械),身姿如松,目光如电,沉稳的步伐中蕴含着磅礴的力量。他走向那个万众瞩目的中央位置,向全场敬以标准的军礼。
“轰——!!!”
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欢呼声猛然爆发,瞬间达到了顶点!
于右任、蔡元培、谭延恺等先入场的元老们率先转身,向他报以赞许和肯定的掌声。
紧接着,台下所有代表,无论来自何方、代表何派,全体激动地起立!
“拥护张司令!”
“抗日救国!”
“中华万岁!”
呐喊声、掌声如同澎湃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冲击着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震耳欲聋。
许多人热泪盈眶,奋力鼓掌,仿佛要将积压已久的屈辱、愤懑和希望在这一刻彻底宣泄出来。
第七位是林森。
立法院院长,党国元老,素以德高望重、超然物外著称。他的出席,象征着法统与立法机构对此次会议的认可。掌声热烈而持重。
第八位是邵力子。
政学系元老,资深外交家,文人从政的典范。他的出现,代表了务实、理性的政治力量的选择。掌声中透着对其经验与智慧的尊重。
第九位是章太炎。
国学大师,革命元勋,一代文宗,以其学问和铮铮铁骨闻名于世。他的到来,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界对抗日救亡事业的坚定支持,其分量极重。学界区域再次爆发出由衷的敬仰的掌声。
第十位是杨宇霆。
东北边防军总参议,东北政务委员会实际操盘手,以干练、谋略著称。他的出现,代表着支撑张汉钦的强大执行团队和治理核心。掌声中夹杂着对其能力与权势的敬畏。
最后一位是回到主持位的顾维钧。他的再次亮相,确认了其大会司仪的角色,也预示着会议将遵循国际通行的议事规则。
十一人悉数就位。
但掌声和欢呼声依旧持续了将近三分钟,才在顾维钧多次的示意下,渐渐平息下来。
然而,空气中那份炽热的激情与历史的厚重感,却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张汉钦站在中央,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激动而期盼的面孔,他知道,聚光灯已经打下,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由他亲手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