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优势在我
第131章 优势在我 (第1/2页)民国十九年,九月三十日。
南京,黄埔路官邸。
华美厚重的丝绒窗帘并未完全拉拢,一束惨白僵硬的秋阳斜斜刺入,恰好照亮了地毯上那一摊新溅的、如同泼墨血泪般的碎瓷片,与周遭奢华的紫檀木家具、古玩字画形成一种无比刺眼的荒诞对照。
空气凝滞得如同墓穴,浓烈的雪茄烟气和一种无声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何应钦、陈诚、杨永泰、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戴笠……
南京政权的核心要员们悉数在列,却无人出声,如同泥塑木雕,目光或低垂、或游移,小心翼翼地窥视着那个背对众人、立于巨幅军事地图前的消瘦身影。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常委员长猛地转过身,他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和一种被背叛的刺痛而扭曲、尖利,打破了死寂。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他们怎敢?!
党国的元老,总理的信徒!
竟敢如此背弃主义,附逆叛变?!
他们对我…对中央的忠诚何在?!”
无人应声。
回答他的,只有窗外树上乌鸦凄厉的啼叫。
“娘希匹!”
他猛地一挥手臂,又将茶几上一只乾隆年间的青花盏扫落在地,碎裂声惊得众人一颤。
“亏我还一直给他送钱!
稳定东北,维系统一!
张汉钦!黄口小儿!欺我太甚!
他这是鸠占鹊巢,是要把我…把中央往死路上逼!”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仿佛想从这群沉默的部下脸上找到答案,找到一丝同仇敌忾的底气,但看到的更多是躲闪和惶惑。
“完了…全完了…”
他的声音忽然低沉下去,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绝望,
“他们这不是割据,这是要另立中央,是要从根本上…要我的命啊!”
“乱臣贼子!”
他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再次拔高,却更像是一种虚张声势的嘶吼,
“人人得而诛之!”
长时间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最终,军政部长何应钦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声音干涩地开始汇报,仿佛在念一份悼词:
“主席,当前形势…甚为严峻。
根据最新确报,除我中央直接掌控的苏、浙、沪、皖、鄂、闽、赣七省市,及何键的湘省态度尚算明确外,其余各省…均已通电,表示拥护奉天那边的《振华大纲》。”
常委员长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气血,试图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嗯!东南富庶之地,江浙根本之区,还是拥护中央的嘛!我们还有…还有…”
他突然想起什么,急声问道:“韩复榘呢?他的鲁省,兵精粮足,态度如何?”
何应钦的脸色更加难看,迟疑了一下,低声道:“韩主席…他…他顶不住部下的压力,也已宣布拥护《振华大纲》。
不过,其部尚未接受奉天方面的整编指令,似仍在观望。”
“娘希匹!这个首鼠两端的软骨头!墙头草!”
常委员长又是一阵怒骂,胸口剧烈起伏,
“你接着说!有哪些部队已经接受了整编?!”
何应钦拿出一份文件,语速加快,仿佛要尽快读完这痛苦的清单:
“目前已确认接受整编的:
有李、白、陈济棠的桂粤联军,正规军约十余万;
刘自乾、邓晋康、潘仲三的川康联军,约二十万;
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十万;
龙云的滇军,约四万;
另有一些零星势力,加起来也有几万人。”
他顿了顿,补充了唯一的一点“好消息”:
“至于阎百川、冯焕章、刘湘等部,仅是派了首席文官作为代表与会,表态拥护《振华大纲》,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但均未接受整编,显然意在保存实力。”
常委员长听完,在原地踱了几步,脸上的暴怒忽然奇异地收敛了一些,露出一丝冰冷的、属于政客的算计笑容:
“娘希匹…我就知道!
阎百川、冯焕章,还是这么精于算计!
既不想违背民意,背负骂名,又舍不得那点家当。
好啊,好!
这说明他们并非铁板一块!
我们可以从中运作,拉一派打一派,分化他们,与我们结成联盟……”
他的话音未落,一旁的陈诚忍不住低声提醒道:
“主席…但…但他们也都联署了那份《否认南京国民政府通电》…这…”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根针,彻底刺破了常委员长勉强维持的镇定。
“娘希匹!反了!都反了!”
他又狠狠打碎了一个手边的景德镇瓷瓶,碎片四溅,咆哮声震得屋顶似乎都在颤抖,
“通电!又是通电!
他们是要把我彻底搞臭!
要把中央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然而,暴怒之后,一种诡异的冷静又迅速笼罩了他。
他再次走到地图前,目光死死盯着那巨大的华夏版图,手指无意识地在上面划动。
但他喘了几口粗气,强行将怒火压下,脸上挤出一丝扭曲的、试图抓住救命稻草般的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