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渔民吐槽:晒盐靠天,捕鱼靠命!
第6章 老渔民吐槽:晒盐靠天,捕鱼靠命! (第1/2页)开元二十五年,秋八月十六,午时。
海边的风比巳时更烈了些,卷起的沙粒打在人脸上生疼。韩澈跟着周伯渊往海边跑时,已有七八个渔民聚在沙滩上,手里攥着粗麻绳,望着海面上摇摇欲坠的渔船,满脸焦急。
“张二!稳住!往这边划!”一个膀大腰圆的渔民朝着海面大喊,他叫鲁大牛,是村里捕鱼最有经验的,此刻正把麻绳的一端牢牢系在岸边的老槐树上,另一端往海里抛。
海面上,张二的渔船在浪头里像片枯叶,船身已经倾斜了大半,船里积了不少海水,张二和另一个渔民趴在船舷上,拼命用木桨往岸边划,可海浪一次次把船推回去,两人的粗布短打早就湿透,头发贴在脸上,脸色惨白。
“不行!浪太大,他们划不过来!”周伯渊跺了跺脚,把肩上的竹筐往地上一扔,“得有人下去推船!”
“我去!”鲁大牛脱掉外衫,露出黝黑结实的胳膊,正要往海里跳,却被旁边一个年轻渔民拉住:“牛哥,不行啊!今天这浪太急,下去太危险了!”
“不下去?难道看着他们翻船?”鲁大牛瞪了他一眼,“都是乡里乡亲的,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出事?”
韩澈站在旁边,心里揪得慌。他在现代见过救生艇、救生衣,遇到这种情况,专业的救援人员很快就能赶到,可在这里,渔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气和命去拼。他看着海面上越来越危险的渔船,突然想起刚才在盐田边看到的木铲,灵机一动:“周老伯,鲁大哥,咱们可以把木铲绑在麻绳上,伸到他们船边,让他们抓住,咱们拉他们过来!”
周伯渊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对啊!这法子好!”
旁边的渔民立刻跑去拿木铲,韩澈帮忙把木铲牢牢绑在麻绳末端,鲁大牛用力把麻绳往渔船方向抛:“张二!抓住木铲!我们拉你过来!”
张二看到木铲,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拼尽全力伸出手,终于抓住了木铲柄。岸边的渔民们一起用力拉麻绳,鲁大牛还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推着船往岸边走。浪头打在他身上,他却咬着牙不肯退,终于在众人的合力下,把渔船一点点拉回了沙滩。
渔船刚一靠岸,张二和另一个渔民就瘫在沙滩上,大口喘着气,嘴里还念叨着:“吓死了……差点就回不来了……”
张二的妻子闻讯赶来,看到丈夫没事,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他,哭着说:“我就说今天别出海,你偏不听!你要是出事了,我和娃可怎么办啊!”
张二抹了把脸上的海水和泪水,叹了口气:“不出海?家里的粟米只够吃两天了,不出海捕鱼,拿什么换粮?拿什么交税?”
韩澈听着这话,心里不是滋味。他蹲下身,帮张二把船里的海水往外舀,问道:“张大哥,平时捕鱼也这么危险吗?”
张二苦笑着摇了摇头:“比这危险的多了去了!去年这个时候,村里的王老五,就是因为遇上了风暴,船翻了,连尸体都没找着……”他顿了顿,指了指旁边一艘破旧的渔船,“那是李老三的船,前儿翻了,渔网也破了,现在家里连粗粮都吃不上,只能靠邻里接济。”
韩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艘渔船的船底破了个大洞,船板散落在旁边,渔网撕成了碎片,显然是没法再用了。他心里更清楚了,捕鱼哪里是谋生,根本就是在赌命。
“何止是捕鱼,晒盐也一样,全靠天吃饭。”周伯渊走过来,坐在沙滩上,拿起一块粗盐粒,“你看这盐,看着简单,晒出来可不容易。选盐田得选地势低、离海近的,还得是黏土,不然渗水太厉害,可这种地村里就那么几块,还得跟人抢。”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就算选好了地,挖盐田也得靠力气,一个盐田至少得挖两尺深,我这老骨头,挖一个盐田得歇好几回。挖好之后,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挑海水,从海边到盐田,来回得走半里地,一担海水几十斤,一天得挑十几担,肩膀都磨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