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王承嗣大喜:韩澈,你比捕头还厉害
第67章 王承嗣大喜:韩澈,你比捕头还厉害 (第1/2页)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十五,巳时。
县尉府正厅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落在青砖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温彦博被押下去关押后,王承嗣紧绷的脸色终于舒展开,他拿起桌上的茶盏,一饮而尽,畅快地拍了拍手:“痛快!真是痛快!”
韩澈站在一旁,看着王承嗣难得流露的喜态,嘴角也勾起一抹浅笑。
但他心里清楚,温彦博落网只是第一步,秦仲礼失踪、严鹤未除,这场风波远没结束。
作为穿越者,他见过太多“大意失荆州”的剧情,此刻的喜悦,还为时过早。
“韩公子,”王承嗣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韩澈,语气里满是赞赏,“你这脑子真是神了!从勘察现场推断是内部人作案,到设下圈套引真凶现身,再到审出幕后主使,一步步环环相扣,比府里的捕头还厉害十倍!”
韩澈连忙拱手:“王大人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刚好想到这些法子而已。”
“运气?”王承嗣摆了摆手,语气笃定,“这可不是运气!勘察现场时,捕头们只看到凌乱的痕迹,你却能看出是人为撬动砖石;设圈套时,你连严鹤可能留后手都想到了,这是实打实的本事!”
他想起昨晚的激战,又补充道:“还有昨晚的埋伏,你布置得滴水不漏,若不是严鹤早挖了地道,冯彪那厮根本跑不了。能把事情考虑得这么周全,你这本事,就算去长安当谋士都够格!”
韩澈心里一动,长安?
那是他未来要去的地方,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压下心中的思绪,说道:“王大人,当务之急是找到秦仲礼,查清粮草的最终去向。温彦博虽然招了,但他知道的有限,严鹤背后的势力还没摸清。”
王承嗣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你说得对,我已经派赵安带衙役去搜查秦仲礼的住处和可能藏身的地方了。秦仲礼在津门待了十几年,根基不浅,应该能找到些线索。”
“另外,”韩澈提醒道,“严鹤知道温彦博落网,必然会有所防备,甚至可能狗急跳墙。我们得加强码头和粮仓的守卫,防止他再搞破坏。还有,温彦博的家人要妥善看管,既是保护,也是牵制。”
“考虑得太周全了!”王承嗣赞许地看着韩澈,“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让人去安排。”
说话间,一名衙役端着两碟点心和一壶热茶走进来,恭敬地放在桌上:“大人,韩公子,这是小姐让厨房做的桂花糕,说是给二位解解渴。”
韩澈看到桂花糕,心里微微一暖。
这桂花糕的样式,和上次王瑾萱派人送来的很像,口感清甜,不腻人。
他能猜到,王瑾萱大概是听说他们连夜办案,特意让人做的。
“我女儿瑾萱,倒是有心了。”王承嗣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韩澈,“尝尝,她跟着她娘学过些厨艺,做的点心还不错。”
韩澈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清甜的桂花香气在口中散开,驱散了一夜未眠的疲惫。
他想起上次在津门湖与王瑾萱聊天时,她谈及民生时的认真模样,心中对这位县尉千金又多了几分好感,但也仅仅是好感而已,他从未想过其他。
“味道确实很好,多谢王小姐费心。”韩澈客气地说道。
王承嗣看着韩澈,眼神里带着几分打量。
他越来越欣赏韩澈的才华和沉稳,觉得这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
再想到女儿瑾萱对韩澈的欣赏,他心里不由得动了些别的念头,但很快又压了下去——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韩公子,这次漕运案能有眉目,你立了头功。”王承嗣放下桂花糕,严肃地说道,“等抓到秦仲礼,查清所有事情,我一定向沧州知府禀明你的功劳,为你请赏!”
韩澈连忙推辞:“王大人,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而且,我改良渔盐之法,还得多谢大人照拂。”
“你这小子,就是太谦虚了。”王承嗣笑了笑,“有功就该赏,这是规矩。再说,你为津门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改良渔盐,让乡邻们多了条生路;办义诊,救了不少人;现在又破了漕运案,保住了朝廷的粮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韩澈没有再推辞,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有功劳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话语权。
他穿越到这里,不是为了一辈子待在津门,长安才是他的目标。
而这次的功劳,或许就是他踏入仕途的敲门砖。
但他心里也有顾虑。
严鹤是津门的世家大族,势力庞大,背后可能还牵扯着河北道的势力。
这次扳倒了温彦博,必然会激怒严鹤,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王大人,”韩澈沉吟道,“严鹤势力不小,这次我们动了他的人,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尽快找到秦仲礼,拿到他勾结严鹤的证据,才能彻底扳倒他。否则,等他缓过劲来,我们恐怕会陷入被动。”
“你说得没错。”王承嗣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严鹤这人心狠手辣,又极善钻营,在沧州甚至长安都有些关系。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