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唐奇谭 >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权变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权变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权变 (第1/2页)

依照大梁国朝的体制,广府留守分司不但总辖岭东、岭西两道,安南都护府、南中都督府等边镇,骠国、水陆真腊、林邑、呋喃故地的沿海领土;同时也是间接调控和影响着,广大南海、外域等地数百上千诸侯外藩的海陆枢纽所在。
  
  因此,哪怕远离北方的朝堂中枢,以及对抗关内北唐的关键前沿,依旧拥有显赫的权柄和及其重要的地位。故而在留司的权力设置上,同样不可能专付个人,而采取了类比小政事堂,以多位不同职责的重臣,进行重大事项的合议制。
  
  以确保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权衡架构,不会让任何一个留守重臣,有一家独大的机会。因此,名义上总筹留司的首席重臣,乃是国朝宰辅出身,官拜尚书左仆射、录尚书事的皇甫季荪,但他更倾向暂离中枢,在此闲赋养老的存在。
  
  基本不参合日常庶务,只接受留都六部侍郎,及诸寺署监的例行汇报和朝堂邸文。其次是大梁国族出身的孝感王梁浜,当代洛都摄政/大相国的胞弟;但同样因某种避嫌故,平日主要执领宗藩院事,对接南海、外域的各大公室、藩长。
  
  因此,权知广州大都督的崔敬之,才是日常长驻留司,主持局面的方面重臣;同时,也节制广府内外的诸卫、屯营、巡城人马;以及外州的团结、团练、镇防各军的驻守调防。但这同样也是颇为敏感,甚至需要有所避嫌的领域所在。
  
  因此,在大都督崔敬之以外,还有一位内朝秘书省出身的天章阁直学士,专理军国机要及官吏考绩;一位督理留都分司御史察院的侍御使,监察三司四使以下的官民将吏;一位三司使院出身的判事,署理海陆转运及税赋核计诸事。
  
  而作为留司次席、三席、四席的天章学士、分司御史和使院判事,同样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部属和吏员,乃至拥有各自署衙编配的护卫和专属亲从武装。他们也被统称为二贵/四长,代表了大梁国朝在岭外、南海之地的全权专任之责。
  
  除此之外,又有诸如广州府少尹,南宫苑使,宗藩院、武德司;海兵署、光荣水师本部等;同样拥有一部份武装护卫的存在。从而构成广府五城十二区内外,至少十几路不同归属和背景的大小武装,犬牙交错、相互制约的日常局面。
  
  虽然,这种迭屋架床式的多重架构,以及职分、权责上的交相套娃;不免大大影响了留都分司的日常运转,明显延迟了响应各种事态的效率。但也从根源上有效预防和限制了,任何一方势力过于膨胀独大,乃至尾大不掉的风险所在。
  
  但就在这个雨水绵连的夜晚,这种分权合议体制所积累下来的潜在弊端,却成为当下广州大都督府的无形桎梏与束缚;若要调集留都境内的六部、诸寺署之力,就绕不开正在城外别苑中,修养天年的留司之首,尚书左仆射皇甫季荪。
  
  想要差遣广府境内的诸侯藩兵,大梁公室的卫队、护军;就必须得到国族出身的小宗伯,孝感王梁浜的押印和联署。想要获取两岭三司四使的全力配合,就必须得到次席天章学士、分司御史和使院判事,至少其中两人的支持和背书。
  
  但在这个喧嚣纷乱的雨夜,身为广府大都督的崔敬之却发现,除了自己亲熟的部属将吏,其他几位留司重臣,都因为各种缘由未能到场,或是指望不上了。就像行留都分司的尚书左仆射皇甫季荪,一到雨季就湿痹复发只能在府养病。
  
  偶然遇上的年节贺表、千秋万寿的贡文,都是事先写好了,再到府上取来联署用印的。而署理宗藩事务的孝感王梁浜,说忙碌很忙碌,说清闲也很清闲,终日与诸侯外藩大宴小宴,夜夜笙歌、作乐达旦,就没有多少闲空到留司听事。
  
  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委派其世子,官拜广府宗正司内史的金城公梁公宜,前来广州大都督府/留司点卯一二。然而,接下来的“四管”之中,三席的留都察院侍御史魏岑,数日前就在外巡察地方,如今大概率已经走到了岭西道桂州。
  
  第四席的三司判事卢景,正督运输供北地的资粮和诸侯外藩的年贡,坐镇在韶州一时半会不会赶着回来。因此,只剩次席的天章阁直学士宋砚,尚在广府上城用事;但此时他却没回复,也未主动派人前来解释;这就有些异乎寻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