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佛祖,我又赢了!(5.6k求票)
第87章 佛祖,我又赢了!(5.6k求票) (第1/2页)菩提树下,两人对坐。
洛恩率先发问:
“在你看来,为何众生皆苦?”
“众生之苦,多因不守戒律,放情纵欲。众生心净,则国土净;众生心浊,则国土浊。故需恪守本心,祛五毒,持八戒。”
乔达摩双手合十,侃侃而谈:
“戒杀生,慈念众生,蝼蚁亦可得安;
戒贪意,思念布施,贫富便可调和;
戒淫意,修治梵行,邪欲必不侵体;
戒妄语,言不为诈,欺瞒必不猖行;
戒饮酒,灵台清净,所行皆为正道;
戒耽乐,去芜存真,众生皆得所愿。”
以上,便是通过体察民情,并日思夜想总结出的救世之方,统称为【八戒】。
只要万象万众愿意用心恪守,便可解贪嗔痴慢疑五毒,令世界光明永在。
然而,洛恩却摇了摇头,嗤笑道:
“屁!不杀生,仇恨永无止息。
不聚财,强弱如我何异。
不邪淫,一切有情皆孽。
不妄语,梦幻泡影空虚。
不馋酒,忧怖涨落无常。
不耽乐,芳华刹那而已。
不贪眠,苦苦不得解脱。
不纵欲,诸行了无生趣!”
这是完全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古今中外仇恨的终点都是战争和杀戮。隐忍和原谅只会成为过不去的心结,成为咽不下的那口恶气,永无休止,只有杀死仇人才能终止仇恨,只有杀光了,杀怕了,才能结束战争。
我强你弱,我自然要向你索取,作为人上人不就是要踩着那些人下人,才能体现我的强大,才能不枉我辛苦变强,如果人人平等,我还努力向上爬干嘛?
不为了男欢女爱,那么世间恋情都是虚假,都是孽债,子嗣血脉如何繁衍?
不夸耀自己,就像富贵不还乡,着锦衣而夜行,怎么显出我的高贵?
痛苦忧虑,不喝点压压惊?晚上怎么睡得着?压力怎么去得掉?烦恼怎么排遣掉?何以解忧,唯有豪饮!
不趁着年轻力壮去开心快乐?难道等老病残身才去玩?那时候还玩得动吗?还有兴趣玩?还有精力玩?
天天晚睡早起勤奋努力,生命还是免不了步入衰老和死亡,精神身体双折磨,这种痛苦什么时候才能解脱?
不放纵欲望,去享受你的爱好,天天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这一生有何意义,又有何乐趣?
乔达摩皱起眉头,反问道:
“那大师觉得该如何治世平乱?”
“以战止战,以杀止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扫除所有不平,让【有能者】来定这万世之规!”
洛恩霸气回答,无形之中流泻出一丝威严,让一旁的潘多拉和波罗斯不敢直视。
乔达摩却如狂风中的婆娑树,身姿依旧挺拔,目光依旧平静。
他捻起一朵花,以同样的口吻,同样的句式反驳道:
“屁!何为【有能者】?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正是有你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世间的污浊才会如此严重。一人起贪心,影响十人百人;百人起邪念,蔓延千人万人。
以杀止杀,仇恨绵延,将永无止息;
以上凌下,贪财聚富,乃为不平之始;
众生共业所感,天地秩序失衡,恶业自此繁多,因而世界化作苦海。
所以,更应见性明心,自悟自觉。然后由一及百,由千及万,直至芸芸众生皆能放下屠刀,世间苦海便是极乐圣地!”
洛恩不为所动,冷笑道:
“就算你这套能说服得了自己,说服得了我,说服得了天下人,但你能说服得了这手握强权的诸天神灵吗?”
“那你呢?就算能杀千人万人,扫尽诸国不平,又能否敌得过这漫天神灵呢?”
“如果我能呢?”洛恩傲然反问。
“那也只不过是为【奴隶】,换了个【主人】。”
两人看向彼此,空气中交汇的目光仿佛碰撞出无形的火花。
说白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
一个主张用威权去治世,一个主张用仁爱去感化。
而这两种观点,也烙印于各自教派的学说之中。
《旧约全书·申命记》有云:“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佛经》则说:佛慈心普覆一切众生,常为众生求慈悲心,度一切苦厄。
但凝视彼此良久,两人似乎读懂了什么,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大笑,共同吐出一个字:
“屁!”
因为,这两个都不是能完美解决的答案。
迦南人睚眦必报,遵行同态复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号称敢“与神搏斗”,结果呢?
流浪千年,难有立足之地,至今还过着举世皆敌的日子。
同样,印度僧众主张忍让妥协,拒绝暴力,结果呢?
被压制了一千年的婆罗门教重新崛起,几乎兵不血刃地驱逐了这些僧众,甚至僧众们视为圣所的那烂陀寺也被入侵到印度的外族付之一炬。
而现在,乔达摩连释迦族的危机都无法解决,又何谈劝这芸芸众生放下屠刀?
所以,任何一条极端的路都注定走不通。
乔达摩双手合十,若有所悟道:
“大师的意思我悟了,施慈悲心肠,亦需霹雳手段!”
“没错,王道为脊,霸道为锋。若要这天下大治,当先施以霸道,扫除不平,后行以王道,治世安民!”
洛恩微笑点头,给出了自己真正的观点。
而这一观点,也同样体现在《圣经》的前后变化之中,
《旧约》中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要求同态复仇,并没有改善迦南人的处境,但《新约·马太福音》中却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要求信众忍让和妥协,不要轻易树敌,反而因此让基督教盛行。
当然,除了一只手上拿着《圣经》之外,那些传教士们另一只手上往往还握着把剑。
两者结合,才让基督成为了真正的万王之王。
此刻,洛恩不再掩饰,站起身道:
“我可为【霸】,当以剑开疆!”
虽然心中已经有所预感,但乔达摩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阁下真的要挑战诸神?”
这世上最大的强权便是天赋权柄的诸天神灵,同时,他们也是这世上最大的不公,以及大多数纷争和祸乱的根源。
印度神代将人视作牛马奴隶,并划分为四个等级的种姓制度,就是源自于天上诸神的授意。
只有将这些大大小小的【霸者】扫清,才能有施展【王道】的土壤。
“有何不可?”洛恩淡笑沉吟,“神被杀,也会死!”
“你也一样。”乔达摩提醒道。
洛恩毫不在意地笑道:“那就看看谁的剑更利吧。”
随即,他顿了顿,图穷匕见:
“但教化万民,普度众生,非【王】不可。”
“不过是为【奴隶】换个【主人】,你和他们有何不同?一切又有何意义?”
乔达摩听完,有些意兴阑珊。
“不!在我看来,这世上不需要主人,更不需要奴隶!诸神的归诸神,人类的归人类。”
洛恩摇了摇头,肃然道:
“所以,神的战争,由神来解决,人的未来,由人来决定!”
这是想法,也是承诺。
乔达摩闻言,脸上瞬间动容。
既然【神】已经作出了选择,那么【人】也当有自己的觉悟。
若人间为苦海,就由我来行这【大乘之法】,将众生度至彼岸。
片刻之后,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屈膝坐在菩提树下,双手合十吟诵: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舍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梵音禅唱肃穆庄严,无垠的星光的聚合,一道灿如莲花的金色光轮,在乔达摩脑后凝结。
洛恩感受到那节节攀升的神圣气息,不由想到了印度神话中某些极其离谱的修行设定。
苦修和大宏愿。
任何人只要经过几十年的苦修,就能命令(注意不是乞求)高位大神赐福,其实就是许愿,而大神甚至不能拒绝。更搞的来了,神赐的力量可以大于神本身的力量,比如一个苦修者向大神要求天下无敌,那么这个人就真的战力无敌了,神也打不过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