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708章 公孙渊

第708章 公孙渊

第708章 公孙渊 (第2/2页)

这次吴国的队伍有上万的海军及不可计数的奇珍异宝。公孙渊原本只是要以吴国为外援,却不料“孙十万”给他送上了如此一份厚礼。
  
  他不想得罪魏国,又垂涎孙权的珍宝,就派大军斩杀吴使,俘虏吴国士卒,发配边疆。
  
  孙权闻讯大怒,发誓要亲征辽东,砍下公孙渊的脑袋。这种异想天开的蠢计当然被陆逊等人阻止了,否则吴国又要给他人再送去经验包了。
  
  公孙渊兴奋地将吴使的脑袋送去洛阳邀功,却不知曹魏此前截获了公孙渊与孙权勾结的密信,早就对他有所提防。
  
  曹魏原本想让青州刺史田豫从山东半岛出发,以海路攻打辽东,因难度太大而没有施行。
  
  公孙渊毕竟没有明目张胆地叛变,曹叡还是派使者去加封他为大司马、乐浪公。
  
  就在魏使抵达时,公孙渊竟然率兵围住驿站,对魏使恶语相向,吓得他们仓皇逃窜。曹叡因此对公孙渊更加忌恨。
  
  公元237年,曹叡腾出手准备收拾公孙渊。他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前往辽东,征召公孙渊入京任职。公孙渊识破计谋,当即发兵,与毌丘俭展开激战。公孙渊人多势众,又是在自己的地盘作战,很快就将魏军击败。
  
  既然曹魏已经翻脸,公孙渊索性自立为“燕王”,任命文武百官,并派人向孙权再次称臣,以为外援。孙权立刻同意北伐呼应,并告诫公孙渊要小心司马懿。公孙渊骄傲自满,没有听进去。
  
  曹叡这边派出司马懿领青兖幽冀四州,联合鲜卑、乌丸、高句骊等外族,四面八方,海陆齐攻。司马懿出征前,曹叡还是有所担心,召来询问。
  
  曹叡问公孙渊会如何应对,司马懿回复:“事先弃城而逃是上计,凭借辽水顽抗是中计,坐守襄平是下计,必为我军所虏。”
  
  曹叡又问公孙渊会采用何计,司马懿冷笑道:“以他的智商,无法判定双方的实力。他不会弃城逃走,只会先于辽水抗拒,而后退守襄平。即采用中计和下计。”
  
  曹叡再问大军往返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掐指一算,自信地回答一年时间。这番庙算后,曹叡再无顾虑。
  
  公元238年正月,司马懿率4万大军主力从洛阳出发。6月,双方果然于辽水相遇。公孙渊早就让部将卑衍坚壁高垒,挖壕沟20多里,严阵以待。
  
  卑衍出师不利,龟缩堡内,司马懿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策。魏军先在南边佯攻围堑,吸引敌军,再派出主力秘密渡河,北击襄平。卑衍唯恐襄平有失,出营追赶,被魏军痛击,退守辽隧城。
  
  司马懿三战三捷,兵围辽隧,却碰上连续30多天的暴雨。暴雨令辽水暴涨,司马懿得以快速地运粮至城下;暴雨也令公孙渊洋洋得意,以为能够据城死守。
  
  司马懿料定自己兵少粮多,敌军兵多粮少,胜券在握,即便暴雨淹没了许多军营,也不肯撤退。
  
  雨停后,司马懿筑丘起楼,将大石箭弩一股脑地往城内丢,加上城内粮尽,燕军死伤无数,将领们弃城投降。公孙渊后悔不迭,惊恐交加。
  
  8月的一天晚上,一颗大流星划过天空,坠入襄平东南。司马懿立即散布谣言,公孙渊更加恐惧,2次请降被拒绝。无奈之下,公孙渊率数百骑向东南突围而逃,在流星落地之处被司马懿大军追上斩杀。
  
  入城后,司马懿为了一劳永逸,屠斩15岁以上男子7000多人,将公孙渊手下百官及家属2000多人斩首示众,筑成京观。一时间,襄平城内,腥风血雨,人头滚滚。
  
  司马懿又将辽东4万户、70万人口分批内迁(只比蜀国少20万人)。3代4人苦心经营50年的辽东繁荣不再,公孙家就此灭亡,只剩阉人公孙恭被释放生还。
  
  此役虽然成就了司马懿的赫赫声威,却也造成了辽东的权力真空,高句骊、鲜卑等外族纷纷蚕食吞并,原本由公孙家打下的带方郡、乐浪郡又落入外族之手。
  
  三国是汉朝和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丞相曹丕篡汉称帝。洛阳为都城,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史称东吴。
  
  三国时期,虽然主要是魏、蜀、吴之间的较量。然而实际上,公孙渊依然存在于魏蜀吴三国之外。
  
  公孙渊是辽东太守沃伦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康左将军的儿子。公孙康去世时,由于他的儿子特鲁姆普、公孙渊还年轻,大家都青睐他的弟弟公孙恭担任辽东太守。
  
  对于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来说,早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大权时,公孙度就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和平州牧。
  
  然后东攻高句丽,西攻乌环,南攻辽东半岛,隔海进攻胶东半岛北部的东莱郡。成为汉末英雄之一。
  
  公孙渊即位后,先是拜曹魏为臣,后又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那么,问题来了,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
  
  首先,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强行取代了叔叔公孙恭的位置。魏明帝曹睿不顾刘烨劝告,拜公孙渊为杨烈将军、辽东总督。
  
  结果在公元228年,公孙渊名义上投降了曹魏,或者可以说是曹魏的附庸。然而,公孙渊并不满足于成为魏国的附庸。
  
  他掌权后,开始与吴国往来。太和七年(233年),公孙渊以吴为外应,欲称臣。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东吴丞相顾雍、吴助将张昭等人都劝孙权,认为公孙渊必败,所以反对孙武拥护公孙渊。
  
  不过,张昭等人的见识并没有被孙权采纳。对于固执的孙权,他派张弥、徐衍等带着金玉宝物,要封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这么看重他,以为东吴远,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觊觎东吴送来的财宝。
  
  在此背景下,公孙渊做出一些选择后,诱使吴使斩首,将其首级献给了魏明帝曹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