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大唐官员都想转武职了?
第453章 大唐官员都想转武职了? (第1/2页)长枪如龙,游走全身,挑拨穿刺,虎虎生威。
七月酷夏,烈阳如火,长孙诠一套枪法练下来,浑身衣服都湿透了。
他刚一停下,新城公主便走了过来,取出丝巾帮他擦汗。
“驸马,你都练了一个多时辰,休息一会吧。”
长孙诠却摇了摇头,摆手道:“不妨事,我再练半个时辰,你自去照看亮儿吧,不必管我。”
新城公主无奈,嗔道:“那你可注意点,别强撑着中了暍。”
长孙诠微微一笑,道:“我在河北时,也是一样的夏日,经常帮农人忙农事。大家一干便是一整日,也不见有人中暍,这长安城啊,就是容易把人养娇贵了。”
新城公主哼道:“驸马这是在说,人家太娇贵了吗?”
长孙诠苦笑道:“我哪有这个意思,我是觉得自己变娇惯了。”
新城公主还要再说,一名下人来报,说长孙无忌来了。
新城公主歪了歪头,道:“好了,大兄来了,你总不能让我和亮儿去招呼吧?”
长孙诠见她神情,便猜到长孙无忌是她请过来的,只好换了一身衣服,去书房见长孙无忌。
来到书房,兄弟两互见了礼,长孙诠直言道:“大兄,是公主请你过来的吧?”
长孙无忌捻须笑道:“你知道公主为何请我过来吗?”
长孙诠没有做声,待下人上完茶退下后,才低声开口道:“公主是请你来劝我的。”
“你既心中有数,我就不开口了,你且说说,你心中到底怎么想的,难不成真想转武职?”
长孙诠沉默了一会,道:“高句丽之战,持满一战成名,我确实很受触动。但我苦练武艺,却并非单纯羡慕他升职。”
自高句丽之战,又经倭国之战,赵持满从一个从六品下阶的州司马,一举升为了正四品上阶的副都护,一口气升了十几级。
而且因倭国之事,让他名声大噪。
虽说是恶名,但皇帝并未因此罚他,还让他担任东瀛都护府的副都护。
赵持满入仕才不过两年多,这升迁速度,也只有当初的狄仁杰、薛仁贵能与之相比,连长孙诠的品级也被他超过。
朝野上下,不知多少人对他充满羡慕,他母亲是长孙氏出身,连带着长孙一族的声势,也上涨不少。
新城公主还以为丈夫心中不平衡,这才不爱惜身子,在烈日下苦练武艺,请来长孙无忌劝说。
长孙无忌抬手道:“你不必解释,我知你性子,你是羡慕他能驰骋疆场,为国立功。”
长孙诠感慨道:“大健儿若能像持满一样,立功杀敌,开疆扩土,人生才算没有遗憾!”
长孙无忌沉声道:“那你可知道,这一战过后,有你这种想法的人,有多少吗?”
长孙诠一愣,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伸出一只手掌。
“据我所知,高句丽之战后,朝堂官员中,至少有五成以上,都想要转武职。”
“有这么多?”长孙诠吃惊道。
长孙无忌淡淡道:“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和你一样,希望开疆扩土,青史留名。另一部分则是觉得,凭战功升官,比熬考评更快,单纯为了名利罢了。”
长孙诠低头不作声了。
长孙无忌道:“你是聪明人,应该想到了吧,倘若文官都想转武职,朝中那些细碎之事,又有谁去做?”
“开疆扩土固然荣耀,可国家的治理,才是最重要的。陛下最重稳定,眼下你应收起心思,做好本职工作,方不负陛下信任,朝廷栽培。”
长孙诠深吸一口气,道:“小弟明白了。”
长孙无忌道:“高句丽之战后,国家战略必定改变,你可清楚,接下来陛下的重心会在哪?”
长孙诠皱了皱眉,一时答不上来。
皇帝的心思天马行空,很难让人猜中他的想法。
“小弟不知,请大兄指教。”
长孙无忌正要开口,忽然笑了笑,道:“走,我们去见一个人。当局者迷,就算我也未必真看清了局势,咱们无妨去听一下局外人的想法。”
并不是每一个局外人,都能得到长孙无忌的推崇。
长孙诠已经猜到了长孙无忌要带他去见谁了。
他跟新城公主打了声招呼后,与长孙无忌一起离开公主府,朝胡王街而去。
来到胡王街时,夕阳西下,已过了酉时。
胡王街和往常一样,无论长安城多么热闹,这里总是寂静冷清,仿佛另一个世界。
两人步入小巷,来到禄东赞屋外。
正要进去时,忽听“吱呀”一声,斜对面的屋子被人推开,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走了过来。
“鄙人大海人,见过长孙国舅,见过长孙驸马。”那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唐礼。
长孙无忌只点点头,问:“你找我们何事?”
大海人道:“国舅可知我身份?”
长孙无忌道:“阁下是倭国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