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违背祖宗的决定【4K】
第39章:违背祖宗的决定【4K】 (第2/2页)要知道知行书院可是古文经学的大本营。
法正一个今文经学大儒的嫡系子孙上门求学,无异于叛出家门,认贼做父。
这件事在在年初的时候,曾在邺城中引起过不少热议。
不过法正此举却让书院诸多大儒十分欣慰,对他少不得也多有照顾。
此刻见他站了出来,孙炎便低声对魏哲解释了几句。
魏哲闻言一时也来了兴趣,当即淡笑道:
“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不想法正果然不愧“腹有奇谋”之称,开口竟然没有询问成圣之事。
只见他眼神炯炯的沉声道:
“若后辈子弟可苦修成圣,那缘何迄今为止仅有孔圣一人尔?”
“难道【今不如古】,亦或是【古不如今】?”
此言一出,周遭的儒生顿时不由一愣。
刚刚有些上头的大脑顿时感觉好似被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毕竟法正说的确实没错呀!
如果儒门后辈可以成圣,那么为什么一直无人做到的呢?
甚至自孔子之后,儒家连贤人都很少再出,像孟子、荀子、曾子这样的先贤更是一个都没有。
照这么看,不正是表明“今不如古”么?
正是因为后辈资质比不上古人,这才一代不如一代。
如此一来,“由凡入圣”岂不是一场虚妄?
一时间,几位大儒看向法正的眼神那叫一个满意。
这种胆气,这种资质,几位大儒瞬间都有了收他为关门弟子的想法。
与此同时,一旁的大儒们也不禁有些为法正担心。
因为他刚才的这番话无异于质疑魏公的见解,甚至有推翻魏公学说之嫌。
如果一个不小心,这么好的苗子说不定都要夭折了。
然而还不等他们开口求情,没想到魏哲却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你能想到这点说明确实有点急智。”
魏哲自然不会为法正的质疑而生气。
毕竟这个问题法正现在不问,日后也会有今文经学大儒提出。
眼下法正当众提出来,魏哲反而觉得正合时宜。
于是略作沉吟,他便神色认真的解释道:
“古今之世迥异,很多事难以放在一起评判。”
“譬如春秋之时天下各城之外遍布野人,生老病死皆与国人不同。”
“彼时野人别说是为国君效力,便是接受教化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当今天下,纵然乡野老农之子,亦能有机会读圣贤之书。”
“以此来论,今胜于古!”
“是故,古不如今也对,今不如古也对。”
“吾此言,尔以为然否?”
说罢魏哲便看笑容和煦的看向法正,完全没有生气的意思。
法正见状心中也忍不住松了口气,对魏哲的胸怀感到佩服。
其实他刚刚出声质疑也是在赌魏哲的气度,博一个出头的机会。
而让魏哲记住自己的方式,自然没有比质疑更加深刻了。
故此见魏哲这么一说,法正当即恭敬一礼拜谢道:
“多谢先生开释,是弟子蠢笨了。”
魏哲见状微微一笑,这才继续解释道:
“其实古今之异与我等又有何干系?”
“吾辈能否成圣,全在个人造诣而已,与外人无关。”
“需知孔圣之道乃是确实无疑的,若儒门后辈无一人成圣才是荒谬!”
见他这么一说,众人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心念一转,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忍不住连连点头。
确实,后辈儒生能不能成圣好像压根就不是什么【今不如古】和【古不如今】的问题,而是儒家道路是不是正确的问题!
毕竟孔圣之道正确的话,那么后世必然能诞生第二个儒家圣人。
否则,这岂不是说明他们儒家的道路有问题?
当在场的士人想到这一点时,一个个算是彻底的对成圣之道深信不疑了。
没办法,这都已经不是个人荣辱了,而是关乎信仰存续的问题。
若他们不想信仰崩塌,那就得背负儒家的使命在成圣之道上不断探索。
在这种情况,任何对魏哲理论的质疑都将成为对他们信仰的质疑!
如果说在法正提问之前,魏哲之言还只是假设的话,那么在法正提问之后,魏哲今日的讲经便已然成为了钢铁一般的真理。
这一点也不夸张,至少在场的千余儒生是这么认为的。
可以说魏哲通过今日的讲经,已经将他的学说与儒家的正统性联系在一起了。
今日的言论传出之后,古文经学有一家算一家都得给魏哲磕头。
毕竟按照魏哲的理论,古文经学无疑是拥有“成圣之道”的。
自今之后,天下有追求的士子恐怕都要投向他们古文经学一脉了。
至于今文经学?
没有了上升空间的他们,时日一久,在天下士林将再无竞争力。
除非今文经学能再遇到一个“刘秀”,依靠朝廷的支持继续维持官学地位。
否则今文经学的衰败,已经成为必然的结果。
……
随着法正坐下之后,一时间堂中陷入难得的安静。
或许是今日接受的信息量有点太大了,很多学子已经有些神情恍惚。
与此同时,台上的魏哲看向司马懿、诸葛亮、周瑜、法正等人,心中却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这四人在,知行书院的未来恐怕用不着他多操心了。
辩经也好,和今文经学打舆论战也罢,以这四个年轻人的本事已经足够了。
甚至这个阵容魏哲都有些太残忍了,毕竟这几乎就是新生代的顶配了。
今文经学的那群老梆子们若是身体不好,恐怕多少得被气死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