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女帝出面配姻缘(一)
第九十三章女帝出面配姻缘(一) (第2/2页)醉仙楼是京城有名的酒楼,环境雅致,往来的多是文人墨客与达官贵人。林夏提前了一刻钟到达,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点了一壶清茶,望着窗外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楼梯口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林夏连忙抬头望去,只见李婉娘在丫鬟的陪伴下,缓缓走了上来。
今日的李婉娘身着一袭月白色衣裙,裙摆上绣着几株淡雅的兰花,乌黑的长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只插了一支碧玉簪子,显得愈发清丽脱俗。她走到桌前,看到林夏,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林公子,久等了。”
“李姑娘客气了,是我来早了。”林夏连忙起身,伸手示意她坐下,“快请坐。”
李婉娘依言坐下,丫鬟为她倒了一杯茶后,便识趣地退到了楼梯口等候。一时间,两人相对而坐,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林夏定了定神,率先打破了沉默:“李姑娘,前几日在宫宴上,陛下突然提及我们的婚事,想必你也感到很意外吧?”
李婉娘轻轻点了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低声说道:“确实有些意外。不过,父亲已经跟我说过了,也征求了我的意见。”
“那不知李姑娘对这门亲事……”林夏小心翼翼地问道,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李婉娘抬起头,目光与林夏相遇,脸颊更红了,轻声说道:“林公子才华横溢,品性端正,在京城的文人圈子里,也是颇有声望的。能与林公子结为夫妻,是婉娘的福气。”
听到这话,林夏心中大喜,连忙说道:“李姑娘过奖了。能得到李姑娘的认可,是我的荣幸。”
两人之间的尴尬气氛渐渐消散,开始聊起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林夏发现,李婉娘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学识渊博,对诗词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李婉娘也觉得,林夏谈吐风趣,见识不凡,与他交谈十分愉快。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午时。林夏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说道:“李姑娘,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回府吧?”
李婉娘点了点头,与林夏一同起身,向楼下走去。
在送李婉娘回府的路上,两人并肩而行,偶尔交谈几句,气氛十分融洽。走到李府门口时,李婉娘停下脚步,转过身对林夏说道:“林公子,今日与你相处,婉娘很开心。”
“我也是。”林夏笑着说道,“改日我再约李姑娘出来,一同游湖赏景如何?”
“好啊。”李婉娘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点了点头。
看着李婉娘走进李府大门,林夏才转身离开。他走在街道上,心中充满了喜悦,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他知道,自己对李婉娘的好感,已经渐渐加深,而李婉娘对他,似乎也颇有情意。这门亲事,看来是有希望了。
林夏与李婉娘见过一面后,两人之间的情愫日益加深。他们时常借着游湖、赏花的名义见面,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李默见女儿对林夏情意绵绵,林夏也确实是个可塑之才,便不再反对这门亲事,暗中开始筹备两人的婚事。
然而,此事很快便在朝堂上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保守的老臣认为,林夏家世卑微,与李尚书家的千金门不当户不对,女帝为他们说媒,实在是有失体统。而另一些与李默不和的朝臣,则担心李默会借着这门亲事,与林夏联手,扩大自己的势力,对他们造成威胁。
一日早朝结束后,几位老臣拦住了李默,为首的是礼部尚书王大人。王大人捋着花白的胡须,语气严肃地说道:“李尚书,陛下为你家女儿和林夏说媒之事,你可曾认真考虑过?林夏不过是个刚入仕途的翰林,家世普通,怎能配得上你家千金?此事若是传出去,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啊。”
李默心中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议论,他微微一笑,说道:“王大人,陛下曾说过,家世并非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林夏虽家世普通,但才华出众,品性端正,日后必定能有一番作为。而且,小女对他情意深厚,我这个做父亲的,又怎能违背女儿的意愿呢?”
“可陛下此举,未免太过草率了!”另一位老臣说道,“林夏无依无靠,若真与李家联姻,日后必定会依附于李尚书。这样一来,李尚书的势力岂不是会越来越大?这对朝堂的稳定,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李默脸色一沉,说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我李默为官多年,一向忠心耿耿,从不结党营私。林夏也是个正直之人,绝不会做出拉帮结派之事。陛下英明神武,早已考虑到这些,否则也不会为他们说媒了。”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传来:“诸位大人,在争论什么呢?”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萧月华在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了过来。他们连忙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萧月华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众人,“朕刚才好像听到,你们在议论林夏与婉娘的婚事?”
王大人连忙说道:“回陛下,臣等正是为此事而来。臣等认为,林夏家世卑微,与李尚书家的千金门不当户不对,还望陛下收回成命,另为婉娘姑娘择一位合适的夫婿。”
萧月华脸色微冷,说道:“王大人,朕问你,我大靖选拔官员,是看重家世,还是看重才华与品性?”
王大人一愣,连忙说道:“自然是看重才华与品性。”
“那婚姻之事,为何就要看重家世呢?”萧月华反问道,“婉娘与林夏两情相悦,林夏又有才华、品性端正,为何就不能结为夫妻?难道就因为林夏家世普通,就要拆散他们不成?”
王大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萧月华继续说道:“朕知道,你们担心林夏会依附于李尚书,形成新的势力。但朕相信李尚书的为人,也相信林夏的品行。他们不会做出危害朝堂稳定之事。而且,朕也会对他们加以约束,确保朝堂的平衡。”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厉:“此事朕已经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得再提出异议。若有谁敢再私下议论,扰乱朝纲,休怪朕不客气!”
众人见女帝态度坚决,不敢再反驳,纷纷躬身说道:“臣等遵旨。”
萧月华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李默望着女帝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若不是女帝力排众议,这门亲事恐怕很难成行了。
解决了朝臣的反对后,萧月华便开始着手准备赐婚之事。她让人仔细挑选了良辰吉日,又亲自拟定了赐婚圣旨,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正式将这门亲事确定下来。
这日,萧月华在御书房召见了林夏和李默。林夏和李默走进御书房,看到萧月华正坐在书桌后,手中拿着一份圣旨,心中便明白了几分。
“陛下。”两人躬身行礼。
“免礼。”萧月华示意他们起身,然后将手中的圣旨递给旁边的太监,说道,“宣旨吧。”
太监接过圣旨,展开,用洪亮的声音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林夏,才华横溢,品性端方;户部尚书李默之女李婉娘,温婉贤淑,秀外慧中。二人情投意合,堪为良配。朕甚悦,特赐二人婚配,择于下月十八日完婚。钦此。”
林夏和李默连忙跪倒在地,恭敬地说道:“臣(臣女)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将圣旨递给林夏,林夏双手接过,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李婉娘的婚事,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认可,再也没有人能够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