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听说靠渔盐吃饭?去海边看看有多坑
第5章 听说靠渔盐吃饭?去海边看看有多坑 (第2/2页)老汉叹了口气,放下肩上的竹筐,坐在盐田边的石头上:“我叫周伯渊,在这海边晒盐四十多年了,还能不知道这行当的苦?容易?一点都不容易!”他指着面前的盐田,语气里满是无奈,“你看这土坑,得自己挖,挖深了怕塌,挖浅了装不了多少海水。海边的土渗水,倒进去的海水没晒两天就少了一半,还得再去挑海水,一天要挑十几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韩澈点点头,这就是他刚才注意到的问题——没有防渗层,海水浪费严重。他心里已经有了点想法,但没说出来,接着问:“那晒出盐来,能卖多少钱?”
“卖钱?难呐!”周伯渊苦笑一声,“晒一坑盐,得等七八天,遇上好天气,能晒出二三十斤粗盐;要是遇上阴雨天,坑就白挖了,盐还会化在水里。好不容易晒出盐来,还得卖给盐商,他们压价压得厉害,一斤最多给四十文,有时候还不给现钱,拿些粗粮抵账。咱们要是自己去卖,又怕被官差抓——官盐是朝廷管的,私盐不让随便卖。”
韩澈心里一沉,这就是“坑”啊——付出多,产量低,还被盐商垄断,根本赚不到多少钱。他又往海边望去,看到几艘小渔船停在沙滩上,船身是用木头拼的,看起来很破旧,有的船板之间还塞着稻草,应该是用来防漏的。
“周老伯,那捕鱼呢?捕鱼是不是能好点?”韩澈指着渔船问。
提到捕鱼,周伯渊的脸色更沉了:“捕鱼?比晒盐还危险!你看那些船,小的很,最多坐两三个人,没有帆,全靠划桨,遇上风浪就完了。前儿李老三的船就是被浪头打翻的,人虽然救上来了,船沉了,渔网也破了,这半年的活都白干了。”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而且海里的鱼也不是天天有,有时候出去一天,连条小鱼都捞不到,还得饿着肚子回来。”
韩澈看着那些破旧的渔船,心里有了数——捕鱼不仅辛苦,还充满危险,靠渔盐吃饭,根本就是在“赌命”,这“坑”比他想象的还深。他想起自己想改良晒盐法的想法,现在看来,难度比他预想的大得多——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得应对盐商的垄断,说不定还有官府的限制。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呼喊声:“周伯!周伯!不好了!张二的船在海里打转了!好像要翻了!”
韩澈和周伯渊同时站起来,往海边望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小渔船在海浪里摇摇晃晃,像一片叶子一样,随时可能被浪头打翻,船上好像还有两个人,正挥舞着手臂呼救。
周伯渊脸色大变,抓起身边的木铲就往海边跑:“坏了!今天风大,张二怎么还敢出海!”
韩澈也跟着跑了过去,心里咯噔一下——这就是捕鱼的危险,说出事就出事。他看着那艘在海浪里挣扎的渔船,又看了看岸边慌乱的渔民,突然意识到,要想靠渔盐赚钱,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得面对这些突发的危险。
可就在他准备帮着渔民一起想办法救援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海边不远处,有几个穿着青色短打的人正往这边走,为首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账本,看起来像是盐商的伙计。他们来这儿干什么?是来收盐,还是来为难这些渔民的?
韩澈心里一紧,刚了解到海边的“坑”,又遇到了新的麻烦,这下该怎么办?